苏厨 第182节
  好吧还是我的吃货恩公!薛忠笑了:“那就赶紧,这个真耽误不得!”
  转运司的人来了,又走了。
  这船货的价值不好估,太过高昂,他们必须先回去禀告。
  牙行的人来了,也走了。
  看过货品,他们觉得可能不好吃得下,甚至不敢擅自乱来——先得通知城中富贵人家的管事们,他们挑剩下的,才是汴京市面上能够看到的。
  薛忠只好先将所有货品存入转运司在码头的库房,然后请转运司的人贴上封条,派人驻守。
  这些都是要给钱的,眉州几任知州,靠这个都吃肥了。太阳能够照到的地方,当然没有什么新鲜事。
  苏油对那头并不关心,汴京的冬天,可是听说没什么蔬菜的,日子怕是没有眉山好过。
  因此种收大白菜,对于吃货来说,才是重中之重。
  石家田庄将白菜,萝卜,芥菜头料理得非常好,毕竟汴京的人多力量大,粪肥跟眉山比那是量级的差异。
  几个月时间里,田庄挖了好多的地窖,还半埋了好多大缸,今天到了收储的时节。
  庄头对这位未来的石家娇婿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这样的菘菜,萝卜,听说都是南边带来的种子,一棵顶以前庄子上三棵!
  张藻张麒觉得这一幕与土地庙曾经的日子很相似,指挥庄户们切萝卜,切芥菜头,晾制,调香料,忙得一塌糊涂。
  还有白菜,酸白菜,冬日里炖猪肉粉条的好东西。
  苏油则指挥其余人剥烂叶子,将各种蔬菜收入地窖。
  另外起了一片地,是一排排半米深的土垄,两头封死,周围有排水沟,准备种植韭黄。
  然后从庄子上收了大量的豌豆黄豆,冬日里可以在家里暖房自己发豆芽。
  还准备了腐殖土,椴木棒,看看到时候能不能培养出蘑菇木耳,不过这个就全看天意了。
  因此苏油觉得自己很忙,没时间去看大船到货薛忠也应该原谅。
  不过庄上运货的大车,让苏油很不满意。
  传闻隋代就有的四轮车,通过不紧密的后轮偏移实现大半径转向,苏油估计够呛,反正他是的确没见着自由转向的四轮车辆。
  如今大宋运货所用的最大车辆叫太平车,名字苏油都不知道该说是很吉利还是很不吉利。反正一车能运送四五千斤,但是还是两轮的,用的大量牛和骡子为动力,速度很慢。
  汴京的道路,至少内外城到部分郊区的道路,路况是可以的,苏油觉得自己好像又有事情可做了。
  折刀的轴承,石通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看了苏油的四轮马车结构图,石通很骄傲:“这转向轴就是一个大型的折刀轴承,只是刀片变成了前轮车架,刀鞘变成了后轮车架而已,很简单的事情。”
  “嗯,真聪明,但是有个问题——即便有了转向架,转弯的时候,相对的内外轮转速依然相等,因此转弯还是有内轮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存在,低速没问题,以后高速了,行车可能不稳。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
  “呃……”
  “所以你得意个屁!去找小妹,让她给你看看差速齿轮箱的原理!不过这车用不着,你说的轴承型转向架已经够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楼
  其实对大宋来说,大车目前的重要性不是来自载货量,其重要性更多来自于对畜力的节省。
  两轮车,货物的重量有一半通过车轭落到了骡牛的背上,改为四轮,重量全落在车架上,牲畜无需再负重,只需要提供前进的动力就可以了。
  如此便可以从牛换成马,这最终会导致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
  大船来到汴京,上边有一台眉山目前最精准的机床母床,还有大量的标准工件。
  汴河的水流速度一般,因此石通和苏油经过考察,决定将基地安置到四十里外的郑州,靠近淮水的石家庄子。
  汴河如今被豪强们非法占有了大量的河滨用地,建设成水景庭园,磨坊。
  由于逼窄了河道,占用了大量防洪地段,导致水患直接威胁汴京城,很快就会被包龙图铁腕强拆。
  郑州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爱怎么弄怎么弄。
  巨大的水轮机竖立了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调试车床。
  要将眉山的成功模式搬到汴京郊区,机械是最重要的设备。
  汴京石家自打眉山羽纹花钢锻造出来,便组织人手前往学习,但是那帮子人转眼就被投入到了安宁河谷地区——那里发现了一处巨大的矿藏,不光有煤,还有铁,人手紧缺。
  技术人才的需求极大,几乎是无底洞。
  因此如今的石家庄子,懂这个的还是只有苏油石通和三人组。
  苏油满身都是油污,坐在竹椅上咕嘟咕嘟灌凉茶,苏小妹正在记录工作日志,石通带领着张藻张麒全神贯注地车第一根丝杠。
  苏油对石通说道:“喂,大石头这样不行啊,会累死人的!”
  石通不以为然:“这叫什么累?能累得过当年手工锻铁?师傅你该注意锻炼才是。”
  苏油要不是太渴,都想拿水壶朝大石头砸过去了:“少爷是要捉笔写文章的!能跟你这措大比?”
  石通停了机,从车床上将丝杠取下来,嘿嘿笑道:“成了,师父你自管放心回城读书,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石家在汴京的工坊有的是能人。”
  苏油笑道:“记得把车弄出来,以后我们就用马车了,前边坐人,后边拉货,先来一车白菜!”
  石通挥着手:“知道了知道了!到时候瞧好吧!”
  薛忠的到来,眉山会所的建立事务便从石通移到了他身上。
  胖子的亲和力明显比武夫强上百倍,何况手里还握着这么多精品货物。
  州桥边上,四通商号挨着码头购入了一块地皮,开始修建仓库和会所。
  但是修建的方法很独特,先用帷幕木板将场地围了起来,然后石家作坊的工匠们进场,接着是四十里外一车车拉过来的板材,以及汴河上拉来一船船的圆木。
  然后就天天听到场地里边常常传出呜呜——吱吱——的声音。
  七日!短短七日!一栋占地半亩高达三层木楼框架,就在汴河边上伫立了起来!
  眉山速度!第一次让汴京人惊讶莫名!
  虽然只是个框架和楼板,但是规模已经可见了,这效率非常惊人,坊间传言,半夜常见到黄巾力士来往于州桥,帮着搭建!
  事情惊动了开封府,认真负责的大宋官员过来考察了一把,还从转运司借来了经纬仪,进行了精密的测量。
  最后得出结论——这边地势较低,因此木楼虽然有三层,但是总体高度不及汴京城城墙,更不及皇宫,不违制!
  老百姓们都无语了,我们关心的是有没有神丁帮忙造楼好不好?!谁管它有没有违制!
  然后官员们表示这不是我们的业务范围,这里离大相国寺不远,大家顺这路下去左转,问道隆大和尚肯定更靠谱。
  稀奇还有很多,老百姓很快就发现,工匠们在往框架上涂抹一种淡蓝色的颜料。
  很快,顶瓦,墙板,窗户,彩漆……大楼开始一天一个样的变化。
  一个月后,帷幕去掉,一栋美轮美奂的大木楼出现在了汴河边,二楼中部悬挂着一块牌匾——散花楼。
  底部正门是另一块牌匾——方知味。
  更加蹊跷的是大楼明明是修建在土台上的,现在土台变成了平整的石面!
  石面广场上立着数十根栓马桩,边上有一个小小的石碑,上面低调地写着四个字——眉山会所。
  底层中部是一个戏台,后方是乐曲班子候场吹奏的地方,前方是一圈大厅。
  中间还隔着一圈小小的水池,里边都是价值不菲的红鱼。
  大厅中部是雅座,顶部是一盏琉璃大灯,周边是一圈小包间,每个包间外都有两盏灯笼。
  沿着朱漆楼梯上到二楼,这里清一色都是小雅间,按照眉山的简易清雅风格装饰。
  第三层才是真正的会所,大佬们的大雅阁,此处可以饱览汴河上的热闹情形,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
  即使完全关上窗户,白天雅阁中都会非常明亮,因为每间雅阁屋顶有一种新奇的东西——明瓦。
  和瓦一个形状,但是完全透明,阳光甚至能够在雅阁内形成好些光柱!太神奇了!
  这个地方很古怪,也没有见到搞什么开业庆典之类的庆贺活动,腊月二十三晚上,却突然灯火通明,车马云集。
  石通和薛忠乐呵呵地站在门口,迎接各方前来的大佬们。
  都是汴京城另一个世界的场面人物——买办。
  官员,勋贵,甚至是皇室在商圈里的代理人。
  苏油笑呵呵地作为观众,坐在大厅一个角落里,观看这场热闹。
  大厅里点的汽灯,亮度极高明如白昼。
  四人一桌,位置也是经过了精巧的安排,一桌之人,身份也自相当。
  首先当然是饮食,每桌八菜三汤,和汴京城里动则几十道菜,一半只是用来观看的样子菜的奢华场面不一样,这里每道菜分量不多,但是精致异常,而且都是能吃的,讲究一个——清雅。
  很多人动了第一筷子,然后就停不下来了,别说菜名,好些品尝过后,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食材。
  只有两个字——好吃。
  石通和薛忠轮着敬酒,顺便和买办们在袖子里谈起了生意。
  等到大家都满意了,薛忠这才上了台,对周围拱手:“大家都是跺跺脚汴京城也要抖三抖的人物,要是四通商号只拿这点货品出来打发各位,那是不识抬举。”
  众人都是轻笑,知道今晚的肉戏来了。
  薛忠说道:“因此今日买卖只是点缀,在下受江卿所托,一来与汴京的豪商们见个面,建立交情,二来谈谈江卿们一种比较新颖的经营思路,代理机制。”
  就见一位精明的老者拱手道:“薛掌柜,敢问何为代理?”
  薛忠笑道:“这是江卿在益州和吴中所行的方法,我们四通商号,主要负责生产,因此可以叫做生产商。而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由自己直接销售,而是委托给各地有信誉的商家进行交易,这样的商家,就是我们的代理伙伴了。”
  立刻就有人举手:“敢问我能一家单独代理眉山某一货品吗?”
  薛忠笑眯眯的拱手:“萧掌柜果然财大气粗,你说的这种代理,我们也有,叫地区总代,与普代的区别,就是具备代理权的排它性。”
  “当然,总代对产商应尽的义务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约束,与普代肯定也是不尽相同的。”
  说完拍了拍手,侍者们取来了一叠印刷精美的文本。
  薛忠说道:“这是双方业务的权利和义务文本,里边介绍得非常详尽,各位取回去慢慢研究。是否愿意代理我们的商品,获得哪种代理权,各位可以根据自家的习惯,资本,自行选择。”
  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