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节
  娘俩儿相互对视一眼,露出畅快的笑容,仿佛一切已经尽在掌握,所有的好东西也都捏在水里。
  陈青妤这边儿还不知道自己被人盯上了。她最近依旧很忙的,别看开局形式一片大好的,但是却也是不能大意的。要说起来,陈青妤的广告拍的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私营企业的服装基本是没有机会进入百货商店的,百货商店也都是国企,公家的买卖,惯常很骄傲,资源也多。
  但是陈青妤好运就好运在,她的广告足够好,一炮而红,这个时代广告虽然也有,拍的这么特别这么好的还是很少的,大家热情也很高。
  他们这个服装品牌也是吸引了不少的兴趣。
  谁能想到啊,一个广告就能吸引到到别人的眼光和兴趣,当然了,陈青妤也比较会谈,基本上,几个城市的百货公司谈的同时都知道还有别人再接洽。
  他们之间是没有竞争的,但是这也佐证了,自己的眼光好。
  如果眼光不好,怎么会有别人要拿货呢。
  所以就算是开始的时候谈得算是漫不经心,也很快的就敲定了。一切顺顺利利。
  陈青妤这边很顺利,不过却也不能一点都不敢马虎大意,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大意失荆州!
  既然已经有了开门红,那一定要继续好好干!
  广告的加持是极大的,而且辐射更大,陈青妤他们厂子每天进出货的量都很大。
  明明天气已经冷起来了,但是大家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是干劲十足。
  几个销售科的最近都没在,全都跟着车队去外省了,现在他们厂子就这么多人,自然各自都分配好了对接的问题。而各地的反馈也都很好。
  陈青妤这边也不会因为第一茬儿卖得好就放松,除了这一季的款式,他们设计这边也依旧忙。
  刚开始总是这样的,恨不能事无巨细。
  陈青妤自己也没有办法,不过刚开始而已,等以后走上正规,自然不用如此了。也亏得陈青妤这个人是个精力旺盛的。大概搞过竞技体育的,都有几分不服输的韧劲儿。
  精力也旺盛,陈青妤就是这样,厂子里忙成这样,她还有功夫去友谊商店。
  毕竟也不知道这边的这些古玩还能卖多久,所以还是要趁着还卖着就多买点。陈青妤最近不仅来这儿,还去书画商店,这边没有古玩,但是以后许多近代画家的真迹。所以说啊,这个年代如果有钱,那是不用懂的,因为有地儿卖真迹啊。
  想省钱的人才去潘家园淘呢。
  也有人去淘货是图着这么个捡漏儿的乐趣。
  更是证明自己。
  如果单纯为了收藏,那卖真迹的地方也是有几个的,根本不用怀疑是假的,都是正品,就是比潘家园可贵多了。陈青妤不差钱啊。那肯定要买买买。
  她之前对建厂没有数儿,所有才有几分担心,但是现在是稳妥的很。
  她的厂子建起来,包括厂房机器工人还有买车,甚至拍广告,一共也就花了一百万出头。这其中车子也是落在厂子里的。这算是大头儿的钱,不然更少呢。
  哦不,在这个时代真是很多很多了。
  七十年代末流行万元户,现在万元户不像是前几年叫的那么响了,但是也是牛逼的。
  一般人根本拿不出百万。
  陈青妤倒是有更多。
  不过说起来,真是要感谢君子兰……
  虽然她在君子兰上发了财,但是却并没有一直关注君子兰。这种投资泡沫早晚得破灭。陈青妤依稀记得,这个泡沫是八五年中就破灭了的。
  所以陈青妤才会在八四年的年末全部出手。
  不过,她虽然不关注了,但是厂子和家里都是有报纸的。她也看各种新闻,倒是没看到君子兰价格崩盘的新闻。就不晓得,是事情有些变化,还是她自己记错了时间。
  这两种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因为陈青妤没有看到这件事儿发生,所以倒是从这会儿多关注了几分,也不是她就盼着这君子兰的泡沫破灭,而是她有些好奇,究竟是事情为什么会不同。
  其实啊,就算是看了新闻,也未必能知道,蝴蝶效应呗。
  但是人嘛,多少都有好奇心。
  陈青妤也不例外的,她看着今天的报纸:“咦?”
  别说人禁不住念叨,就连事儿都禁不住念叨。
  她这正念叨呢,没想到就看到关于君子兰的报道了。
  原来是政府下发政策了,不允许公款炒君子兰,导致了君子兰价格开始下行,倒是还没有崩盘,不过已经开始往下走了。报纸上倒是还挺乐观的,觉得这叫短期震荡,但是陈青妤知道,这不当吃不当用的,虚的不行,真是遇事儿根本撑不住的,震荡什么,摆明了就要不行了。
  不过这个政策倒是下来的晚了一些。
  按理说,应该是半年前下来的。
  倒不是陈青妤记性多好,能记得自己没经历过的许多事儿,而是,上辈子的她除了训练,闲暇之余就好看个小说什么的。但凡年代文,十本有八本都得靠着君子兰发财啊,看的多了,就记住了。
  这就跟九二发财证一样,年代文赚钱必备!
  没有才奇怪。
  看的多了,都不用记,都在脑子里转悠呢。
  不过就算是她穿越了,可能跟大事儿毫无关系,但是也有些小小的不同的地方。
  陈青妤心里碎碎念,又看了一会儿报纸,这才放下。
  “咚咚咚。”
  陈青妤:“进来。”
  田晓珍:“陈厂,小乔回来了。”
  陈青妤抬头:“他挺快的啊,让他进来吧。”
  小乔负责是滨城那边,那边百货公司订了货,可不是订完了就结束了。还有其他的工作,他们销售科不仅要跟着把货送过去交接,还要帮忙指导布置柜台。
  全市可不是只有一个柜台,好些个呢。
  按理说这活儿不是他们的,但是他们想挣钱,就得做得好。
  小乔一路坐火车从滨城回来,家都没回先来单位,这会儿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坐车时间长了,人都造的不像样。不好意思啊。”感觉自己都馊了。
  陈青妤:“没事儿,怎么样?”
  小乔正色起来,立刻说正事儿:“我们在那边都沟通好了,人还是挺好相处的,我观察了两天,生意也是挺不错的。滨城那边还是挺时髦的,也很认广告和品牌,朱小姐的广告海报一贴上,不少人冲着海报就进商场了。到底是沿海城市,消费能力也真的挺好的。”
  说起这些,小乔笑了一声,说:“当地有一句俗话,叫苞米面肚子的确良裤子。说的就是他们宁愿吃糠咽菜,也得穿的体面,贼要面儿爱美。你还别说,大街上时髦的人还真是挺多的,就是不知道,这俗话有几分准头儿了。”
  陈青妤:“那柜台那边,你各个都跑过了?也跟他们沟通过?”
  “那肯定啊,不过有些人是不放在心上的,这个没办法,人家都是正式职工,卖的好不好都那样,不过我承诺,年前再过去送货给他们捎挂历。”
  陈青妤挑眉,小乔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不知道这主意行不行,反正就小恩小惠……”
  他是宁愿自己花钱也要给事情维护好的。生意都是陈厂谈的,他们后续维护都做不好,那这活儿也不用干了。要知道他们销售科的工资可比办公室文职还多的。
  他不能对不起自己的工资。
  他们销售科几个人都是高中毕业没地儿接班找不到工作,如果不是陈厂长这边录取他们,他们还得到处打零工呢。
  自己出点钱,他都乐意的。
  倒是陈青妤说:“你这想法不错的,这样,我会让田晓珍交代下去,这些你不用操心了。”
  小乔:“那也行。”
  有人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他也可以专心做其他的。
  他又介绍了一些那边的情况,包括他们百货商场的一些格局和杂七杂八,都交代清楚了,陈青妤也都记在心里,点头:“行,你下午别上班了,去洗个澡回去休息一下吧。”
  “好的。”
  陈青妤:“田晓珍。”
  “陈厂。”
  这要说起来啊,梅婶子家别看穷,几个孩子都教的很好,也是都勤劳肯干的。
  她是陈青妤的助理,入职没多久就很快的进入状态,基本没有掉链子的情况,而且从不偷懒。
  陈青妤一叫,人肯定是在的。
  陈青妤:“你跟朱小姐联系一下,问问她拍挂历的事情,另外联系印刷厂,我打算拍一份挂历。年底了,很有必要的。”
  田晓珍:“好的。”
  陈青妤办公室和销售科这边明显人手不够用的,不过她没想着继续招聘,反倒是打算从车间找几个合适的过来。因为招聘文职总是比招聘女工难很多。
  她把事情交代了一下,田晓珍一一记下来,很快去忙。
  陈青妤自己也没闲着,等到下班,这才伸了个懒腰起来。
  晚上有人加班的,所以食堂也要加班,赵大妈并没有走,陈青妤今天结束的早,倒是先起身准备离开。她最近忙得不行,都很少跟孩子凑一起了。
  索性今天去接他们放学。
  两个孩子如今读初三,明年就要面临中考了。
  陈青妤没有太大的压力,也不是要求孩子一定如何。
  但是小佳小圆自己倒是挺上进。
  这青春期的孩子哈,就是这样,你要是鸡娃的厉害,他们反倒是还有点逆反心理。这随着他们了,孩子还要强起来,一股劲儿要证明自己了。
  陈青妤来到食堂,虽然赵大妈在办公楼有自己的办公室的,但是老太太整天窝在这边,一群老太太东家长西家短,可高兴了。反正赵大妈自己是觉得,这晚年生活太美好了。
  能一起说八卦,还有人恭维自己,还有钱,嘻嘻嘻!
  赵大妈觉得自家祖坟烧没烧高香不知道,但是她儿子一定是保佑她了。
  当然了,也是她自己识时务为俊杰。
  人啊,就得看清自己该干啥。
  那个谁,陈易军那瘪犊子就不是,所以落了那么个下场。
  自从陈易军没了,两家也是彻彻底底算是没来往了。
  陈家三个儿子其实是跟陈青妤有血缘关系的,但是却跟陈青妤都半点没往来。倒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余美娟跟陈青妤有来往。这几年也是陆陆续续的,还会卖一些东西过来。
  这都好几年了,这买卖大家还干着呢。
  不过除了干这个,余美娟和她男人还有她弟弟现在也倒腾山货,收入应该还不错的,看余美娟的精神面貌就知道了。人有钱才有底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