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节
  周紫玉打听到了家人的消息,越想越美,心情很不错的跑到池子里喂鱼。
  她坐在水榭之上,裙摆飘飘,犹如天宫仙女。
  另一边的亭子里坐着兄弟几人,三公子看了那边一眼,很快收回视线。
  他这一番动作被,二公子看着眼里,顿时被取笑了一番。
  “三弟,你之前还不愿意呢,如今还不是看呆了。”
  如果三公子真的对自己的未婚妻有意,盼着赶紧成亲,被兄长一打趣,肯定要不好意思。但这会儿他心里只有厌烦。
  “二哥,不要开玩笑。”
  而就在此时,不远处有管事急匆匆赶来。
  管事原本直奔周紫玉,跑到一半 看到这边有几位公子,脚下一转,就溜了过来。
  “给几位公子请安。”
  三公子看着管事额头上的汗,皱眉问:“看你急成这样,出什么大事了?”
  管事一五一十答:“这会儿大人不在,燕捕头带着一群衙门等在门口,说是要请表姑娘去衙门问话。”
  兄弟几人面面相觑。
  旁人不知道周紫玉的身份,他们自家人却是清楚的。说实话,犯官之女,那绝对是谁沾谁倒霉。
  其实他们一家人都不愿意收留周紫玉,只是御史夫人非要把人留下,再加上周紫玉保证她以后绝对不会出门。
  如此一来,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被人发现真相的可能。
  反正家里两个人也只是多一双筷子,胡御史最后还是妥协了。
  兄弟几人之中,年纪最大的胡公子今年也才二十有三。如今还没入仕,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听父亲的吩咐。双亲都商量好了要把人留下,即便他觉得有些不妥,也不好再多说。
  “该不会是有人看到了她,跑去衙门揭破他身份了吧?不然,衙门也不会跑来请一个孤女问话。”
  周紫玉对外是父母双亡后被大伯欺压得活不下去的孤女,这才被御史府收留。
  那边喂鱼的周紫玉已经发觉了事情不太对劲,再看几个表哥和管事一起过来,她脸上的笑容都有些挂不住,站直了身子往后退了一步,还将手里的鱼食放下,冲着几人福身。
  胡大公子的面色格外复杂。
  “表妹,衙门请你去问话。我记得你昨天出门了是不是?你去见的谁?”
  周紫玉想要寻找家人,不敢让御史府知道。她是偷偷跑出去的。
  “没见谁呀。”
  话是这么说,周紫玉心里特别慌。原先南侯府还在时,周紫玉是出了名的才貌双绝,很多人都认识她。有可能是昨天出门的时候被人认出来了。
  想到这里,周紫玉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这世上万万人,人有相似很正常。
  “你还撒谎。如果不是出去见人,你也不会跑这一趟。”三公子很讨厌这个未婚妻,这会儿虽然欢喜能摆脱了她,但又害怕自家被她牵连。
  周紫玉低下头:“我先去衙门吧,不能让大人们久等了。”
  其实她是为了避开兄弟三人的质问。
  撒一个谎,就要用无数的谎来圆。这几个表哥平日里对她还算客气,所以周紫玉在府里的日子虽然远远比不上原先的侯府,但也比下有余,已经比这城里好多大家闺秀都过得自在。
  出了这种事,胡家几兄弟也坐不住呀,跟着一起去了衙门。
  到了衙门之外,周紫玉心里很慌,紧紧握着身边丫鬟的手,如果不是半个身子都靠在丫鬟身上,她真的会软到在地。
  大家闺秀一般都养在深闺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是夸张,而是却有其事。
  周紫玉才名在外,有不少人认识她,但这不包括那些长辈。
  “民女见过大人。”
  早在去请周紫玉时,姚大人就已经吩咐人去请原先那些认识侯府嫡女的人,这其中包括两个已经嫁为人妇的年轻女子,她们原先是侯府嫡女的手帕交。
  除此之外,姚大人还怕这两人太年轻,证词难以让人信服。于是又让人去请了威武将军府的老夫人,还有原先见过周紫玉的瑞王妃。
  随着周紫玉跪在地上,边上坐着的几人目光灼灼盯着她。
  周紫玉没有来过公堂,到了这地方后,并不敢多看,埋头就跪,跪下后才发现边上有不少异样的目光,她眼角余光一瞥,顿时吓了一跳,这一排全都是熟人。就连那边上站着的几个丫鬟,也并不陌生。
  其实一开始周紫玉是被送到京城之外的其他府城,只是……世人捧高踩低是常事,周紫玉去了双亲安排的那户人家受了不少白眼,平时的衣食住行也没有人打理,她受不了了,写了一封信跟姨母哭诉,这才得以被接回京城。
  此时看到这些熟人,周紫玉突然就后悔回京了。
  如果没有回来,这些人也不会坐在这里指认她。
  此时周紫玉心里特别慌乱,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在来之前她还想有人有相似糊弄过去,如今看来,几乎不可能。
  总不可能所有人都认错了吧?
  她们又不瞎。
  顾秋实再次上前,强调了侯府为了送嫡女免受被发卖,强买了普通人家的女儿来顶替。
  周紫玉心中愤然,根本就没有强买,分明是两厢情愿。一个得钱,一个得人。
  这张家可真不讲究,胆子也忒大,明明只是普通百姓,居然还敢告上公堂来。周紫玉想到这些,心慌之余,又特别愤怒。
  也就是面前没有张家人,否则,她非扑上去把人教训一顿不可。
  “有人说你是南侯府的嫡长女周紫玉,本官是按律办事,现在请你抬起头来,看看你右手边坐着的这几位。”
  容貌可能会相似,但每个人的气质都很独特。尤其周紫玉是出了名的才女,她身上的那种雅致,旁人想学都学不会。
  “大人,这确实是南侯府的嫡长女周氏紫玉。不会错的,往日我每年都会与她见上好几次。”
  有了一个牵头,剩下的几人纷纷表态。
  周紫玉心乱如麻,都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辩解。满脑子只有两个字——完了!
  大人还派人去请了张家的人过来。
  顾秋实也是第一回看到了自己这辈子名义上的岳父和岳母,看着四十多岁的年纪,穿金戴银,两人都挺胖,身形还壮。
  到了公堂上,两人直接跪下,他们在来之前想问那些衙差打听一下消息,但哪怕递了银子,几人也没有露丝毫口风。
  说来好笑,他们将女儿卖给了侯府,顶替了侯府的嫡长女去受罪,但却从来没有见过侯府嫡长女的模样。因此,哪怕跪在了周紫玉旁边,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被请到这里来,压根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651章 犯人的儿子(完)
  直到边上师爷阐述了前因后果, 张家夫妻俩才知道害怕。
  不过,他们敢拿这个银子,敢与已经败落了的南侯府做生意, 其实早就想好了脱身之法。
  当下二人连连喊冤,口称自己不知。
  “当初只说有贵人看上了小女,有中人上门胁迫,我们夫妻很舍不得, 却也不得不从,只好拿了银子忍痛将女儿送走。自从女儿离开,我们夫妻也私底下打听过, 就想找机会把人接回来, 实在接不回,有家人在旁边,大家也能互相照应着。”
  张父张口就来, 满脸的憋屈,“但是我们的女儿就跟消失了一样, 我们夫妻都以为她人已经不在世上。万万没想到……万万没想到竟然是顶替了罪臣之女去受罪了……请大人为我女儿讨个公道, 我们夫妻感激不尽。”
  说着就往下磕头, 张母也跟着磕,一边磕还一边哭。
  但这些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凭着夫妻俩张嘴乱说就行。大人又找来了当初的中人。
  中人当初收了两边的银子, 答应了要保密。但等真正站到公堂上,哪里还保得住?
  人都吓得魂飞魄散了,真怕被用刑,张口就说了当初的实情。
  一开始是南侯府请人找她帮忙选一个合适的姑娘, 恰逢那时候张家夫妻要卖女儿,中人不过是从中牵线搭桥。
  大人仔细查看了一遍几人的口供, 沉声问:“那张家人是否知道女儿的去处?”
  张家夫妻当然希望中人否认。
  但是中人又怎么可能为了他们二人冒险?
  大事都说了,也不差这点小事。
  “知道的知道的。当时张家人分别时,夫妻俩还把女儿臭骂一顿,他们卖女儿主要是为了给儿子置办铺子……原本有更好的去处,因为侯夫给的银子多,他们主动选了侯府,还给了我不少银子,让我尽力促成此事。”
  张家夫妻面色灰败。
  而中人也深深趴伏在地,只希望大人看着他老实招认的份上从轻发落。
  这件事情可不小,原本只是买人卖人,从衙门那里得了正经文书,干这个营生是缺德了一点,但绝对不会触犯律法,因为这是衙门允许的。
  都说马无夜草不肥……干这个营生有太多的诱惑。中人就是没扛住的其中之一。
  大人最后下令,将周紫玉发配往扬州府……因为逃脱责罚,需要罪加一等,南侯府的所有女眷全部发配往边城修建城墙。
  至于张氏玉宜,恢复其本身的良籍,因为张玉宜已经入了扬州府户籍,大人还专门出了一份文书,盖上了衙门的公印,交由顾秋实带到扬州府改变户籍来处。
  即便不改,张玉宜也同样是良籍,但她是罪臣之女所改,如今不一样,有了这份文书,衙门那边就可改为她是由京城人士嫁入了扬州府。
  说起来就是小小一张文书的事,想要办成却特别繁琐。顾秋实为此跑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 ,还花费了这么久的时间,不提路上遇到的危险,只这其中为了搭上御史府三公子说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就不是一点。
  中人和张家夫妻都被下了大狱,原本他们一个买人,一个卖人,卖的还是自家闺女,并没有多大的错处。但是,这搅和进了罪臣家中,那就不是小事,而是会被严加处置,这几个人,有生之年都别想出大牢了。
  事情告一段落,顾秋实准备买点货物就回乡,临走前,他还去了大牢里探望张家夫妻。
  京城的大牢中,只要定了罪的犯人,都可以去探望。
  这也算是衙门的一份收入,每进去一个人,都得交一份银子。如果有兴趣的话,里面犯人中没有亲戚,只是想进去走走,也是可以的。
  而进大牢的人中,拿东西要另外加钱。顾秋实什么都没有拿,直接问明了张家夫妻所在的位置后就走了过去。
  张家夫妻的儿子不太成器,年纪又小,都想不起来要探望爹娘,自然也不可能送东西进来。两人穿着一身囚服窝在角落,看着挺凄惨。
  顾秋实敲了敲柱子,两人看了过来。
  张家夫妻一开始不知道是谁牵出了这桩事,后来看见顾秋实拿了大人给张玉宜证明身份的文书,才知道这是自己的女婿。
  女婿害了他们的一辈子,两人看到顾秋实能高兴才怪。原本蔫蔫的张母瞬间变得张牙舞爪,扑到栏杆旁要抓人。
  顾秋实面色淡淡:“我来呢,就是想跟二老说一说玉宜的现状。我出生小地方,家里是种地的,只有三四十亩肥田,家中不富裕,但绝对能让玉宜衣食无忧,我舍不得她干活,于是跑到镇上做生意。大概是我真的有几分财运,这生意越做越大,如今我手头已经有几千两的银子了,我打算这一次回去就在扬州府买一个三进大宅院,接了玉宜进城,再多买几个人照顾她和孩子。对了,忘记跟你们说,玉宜肚子里有孩子了,大概还有两三个月就要临盆,以后……大概是不能亲自来给二位请安。你们好自为之吧。”
  张母一开始还很愤恨,得知女婿如此富裕,顺便就转变了想法。
  眼看女婿要走,她急忙出声:“那你照顾一下玉东,你既然娶了玉宜,那玉东就是你的亲弟弟……”
  顾秋实呵呵:“我的亲弟弟还在我后娘的肚子里呢,你那宝贝儿子,我可消受不起。”
  对于张玉宜的弟弟,顾秋实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十几岁的人了,如果他执意不让爹娘卖了姐姐,肯定也能影响张家夫妻的决定。
  但是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