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节
她没打算深问兵卒离开的原因,千庄的居民避居在此,本就不想再沾染任何江湖上的纷争,而且他们当初与岑照阙约定,除非武林中当真出了天翻地覆的大事,否则决计不会出山。
而随着岑照阙的卸任,过去的约定也自然作废。
罗其周看着朝轻岫,觉得自己倒也不用立刻下决定。
朝轻岫的目光忽然变得悠远了一些,越过罗其周看向窗外,轻声道:“又下雪了。”
*
白色的雪会逐渐掩盖地上的所有痕迹。
落在污泥上,污泥就会变成白色,落在尸骨上,尸骨也会变成白色。
只可惜,江南的冬天很多时候是湿冷的,雪在地上难以积住,就连雪花的大小也比北边要秀气许多。
与江南相比,京畿一带的雪则更具北地风光。
郑贵人立在蒙着绞纱的窗户边,欣赏着外面茫茫雪景。天气严寒,她穿得又不厚实,却并不觉得寒冷——她身上的斗篷是用禽鸟最柔软的羽毛织成的,名为“鸾披”,中衣的材料则是天衣山庄的能工巧匠所织的凤凰锦。
凤凰锦比缎子更柔软轻薄,却很难维护,哪怕是宫廷中也很少有人能穿上。
但那些可以使用凤凰锦的贵人,每件衣服只肯上身一次,过后就会直接丢弃。
价值千金的织物,灿烂光辉的明瓦灯,以及飘荡在空中的浓郁的龙脑香气息,将整座宫殿烘托得恍若人间仙境。
郑贵人让人将香炉放在窗户边,好让这股浓到让她开始觉得刺鼻的气息尽快散去。此时如果有人揭开香炉的盖子,就会发现,一些疑似信纸残片的灰烬已然与香灰混合在了一起。
过了好一会,有宫人过来禀报:“陛下醒了。”
郑贵人将视线从雪景上收回。
她踏着软毯走回内室时,余光从铜镜上瞥见了自己的面庞。
这是一张并不年轻,却优雅平和,让人看了就会心情愉悦的面庞。
皇帝正在饮水,看到郑贵人进门,就问:“你去了哪里?”
郑贵人柔声:“在哄十七娘,然后瞧了会雪景。”她微微笑道,“方才十七娘过来抱怨,说春腊园吵闹得很。”
皇帝好奇:“怎么,她去了春腊园玩?”
郑贵人摇头:“天气冷,我根本不让她到外面淘气。别说春腊园并不吵闹,就算吵闹,其实又哪里碍得着她,只是找件事情与我撒娇罢了。”
皇帝笑:“她是在屋子里闷得久了。”又道,“马上就要过年,你也别拘束十七娘,叫她姊妹弟兄们一块热闹热闹才好。”说话间,皇帝看郑贵人外面只一件鸾披,就索性将人拉过来,替她捂手。
郑贵人微微避了一下:“我身上还有寒气,莫冻到了陛下。”
皇帝依旧给郑贵人捂着,忽然想到了什么:“说起来,你家那个小韦大人,是不是就在江南?”
——郑贵人年少时,因为家族逐渐没落,曾被寄养于京畿韦氏家中,所以皇帝每次提到韦念安,都会觉得对方与郑贵人乃是一家人。
郑贵人:“就是她。”又道,“要是南边有什么事情办得不好,陛下一定要重重责罚。”
皇帝连忙否认:“跟她无关,你不要这样严厉,我说的是屯田兵里的那个姓季的小孩子。”
郑贵人于是叹气:“我也记得那个孩子,他们出身世家,在京中都是很听话的年轻人,到军营里混了两年,便这样不安分起来,辜负了家里的恩德,也辜负了陛下的厚意。”
第241章
皇帝:“都是些没定性的小孩子们, 难免会有些淘气。”
他随口批评了一下不让人省心的季容业,就将话头按下。
郑贵人微微一笑,用目光示意服侍的宫人退到一边,亲自替皇帝更衣, 又服侍天子饮了一盏惯喝的养生汤。
午睡醒来, 皇帝困意仍浓, 靠着休息了好一会,还是觉得浑身的骨头阵阵发酸, 不由感叹:“朕的年纪也大了。”
郑贵人摸了摸自己的脸:“陛下是看到我, 才突然觉得时光不再了么?”
皇帝也微笑起来, 摇头:“看见你,反而觉得年岁其实不算要紧的事情。”他转过身,再次握住郑贵人的手, “虽说所求虚妄, 但若能炼成长生不老药,愿与卿共享。”
郑贵人将头放在皇帝的肩膀上, 闭上眼, 安安静静地靠了一会。
之前韦念安写了信过来,说担心朝中有人会借着季容业身故之事发难,找江南的麻烦, 请郑贵人代为转圜。
韦念安的担心很有道理——郑贵人早就收到消息, 这几天, 孙侞近门下的御史已经有所准备,想仔细与皇帝分析一下屯田主将的死亡问题。
季容业好好一个人,怎么刚到江南就突然去世?还有那个问悲门, 既然是江南魁首,又接了朝廷的安民诏, 那么朝中官吏在江南出事,难道这些人就能脱得开干系?
不少人在皇帝耳边喋喋不休,说江湖人桀骜不驯,实在应该好生管束一番。
依照皇帝的性格,郑贵人觉得他多少是被说动了一些。
只要天子随意表现出一点厌恶,底下人就有数不清的麻烦。
郑贵人知道韦念安与江南武林关系不错,而且收伏了许多高手,对方此刻写信过来,其实是希望她在天子身边美言几句,让朝廷莫要因季容业之事迁怒那个问悲门。
作为久在帝侧的贵人,她想抚平天子的怒火,亦不过举手之劳。
郑贵人相信,即使皇帝已经有心发难,自己也能劝解,但她更喜欢在天子还没决定前,温和地引导对方放弃原先的选择。
皇帝讨厌那些桀骜不驯的江湖人士,却同样讨厌所有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
面对困难,他宁愿选择逃避,仿佛只要充耳不闻,外面的世界就并不存在。
毕竟,江南离京畿是那么远。
君子远庖厨,只要那些人按时缴纳税赋就好,皇帝只需要看见钱,不需要看见江南的真实情况——郑贵人方才留下了一点暗示,讨厌麻烦的皇帝会很容易觉得,江南与京畿之间的关系,就仿佛十七娘与春腊园,无论春腊园中再如何吵闹,也影响不到十七娘的生活。
小孩子只是在撒娇而已。
所以那些御史唠唠叨叨,也只是习惯了给人找麻烦,随便寻件事情来饶舌一番,顺便显显自己的能耐罢了。
换好衣裳后,殿中的帘幔用金钩挂起,有内侍上前,请皇帝摆驾怀宜殿。
对百姓来说,新年是与亲人见面联络感情的好时机,天子也不例外。
皇帝平时有太多事情要做,他得忙着平衡朝中大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考虑提升税赋的理由、为大夏的艺术建筑还有化学事业做贡献、间或还得用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考验御医的实践能力……所以哪怕是宗亲,也不能经常见到天子。
而与其他亲友相比,观庆侯面圣的次数已经不算少了,他也是今天进宫的后辈中最得皇帝喜欢的那位年轻人。
观庆侯的母亲与天子有同一个曾祖,考虑到殷氏前几代子嗣不丰,他在皇室其中实算是近支。
在看见那个身形已逐渐变得臃肿迟滞的身躯时,观庆侯立刻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笑吟吟地上前相迎。
皇帝看着殿内活泼的后辈们,表情也变得和气而慈祥。
观庆侯性格开朗,亦步亦趋地陪在天子身边,几句话就逗得后者面带喜色。
“陛下的书画有真龙天子气象,乃古往今来皇帝中的第一人,至于利相的那副‘明察千里’,好固然好,却失之于冷峻寒僻,与怀宜殿不甚相称,如今天下太平,该换上陛下的字才是。“
皇帝笑问:“你果真这样想?”
观庆侯回答得毫不犹豫:“当然是真,此事就算陛下问司徒大人,也不会得到第二个答案。”言罢又补充了一句,“至于那副换下来的字,横竖不用再摆在怀宜殿内,不如就由臣来替陛下保管如何?”
皇帝大笑:“难怪你今日这般模样,若非瞧在过年的份上,朕就叫人告诉你母亲,让你母亲教训你一顿。”看着观庆侯露出可怜的神色,又摇了摇头,“也罢,也罢,看你平时往宫里跑的勤,朕这便让人将利相的那幅字给你送去。”
观庆侯闻言满面喜色,立刻躬身长揖,高声道:“多谢陛下。”
在怀宜殿内的笑语声中,殿外的雪越积越厚。
大雪仿佛上好的鹅绒,温柔地覆盖住了许许多多的人,那些人沉睡在这片大夏最为繁华的京畿大地上,成了眼前盛世最为安详的点缀。
*
朔风在山川的背面停歇了一会,又坚定地继续往前吹拂,拂过了平原,拂向了千家万户。
这些日子,江南的小雪正逐渐变得密集起来。
今年的雪总是积得不深,尤其是城里,道路上的早就被人扫去,唯有墙沿、瓦面处,还能残存下薄薄的一层。
一位问悲门弟子正站在梯子上,用抹布仔细清理着问悲门牌匾上的碎冰。
弟子们打扫的动作很快,奈何问悲门总舵占了大半天街,如果有人在街上看,只能看见高高的围墙,可若是翻过墙去,却必定能看到排列整齐的守卫来回巡视,这些侍卫们看着精气神很足,身手也都不错,换在普通的镖局中,说不定能混上个镖头的位置。
外层守卫很严密,越往中心去,守卫的身影反而越少。
比如诸自飞的住处,就比前面的大堂更加清静。至于原本属于上任门主的那间屋子,虽然位于总舵中心,却硬是靠自身特别的建筑风格制造出了近似隐身的效果,来往的人总会下意识忽略掉那个石头洞也算一处居室。
诸自飞此刻坐在案前,忙碌地处理着本该由门主负责的各类问题,心中若有所悟——他本来对朝轻岫有很大的期待,现在才算是明白了,新门主虽然看着是比岑照阙存在感高些,然而在甩手走人上面,却同样极具行动力。
与跟工作难分难舍的诸自飞相比,某人的不在状态就显得让人无法忽视。
诸自飞忍不住喊了一声:“……大哥。”
他本不想开口,但看着站在窗前的某位少侠,还是下意识开了口:“不知朝门主什么时候回来。”
李归弦凝望着天空中飘落的细雪,头也不回,直接回答:“快了,算算日子,就是今天。”
诸自飞:“千庄到底荒僻,当时该多派些人手跟着才是。”
李归弦明白,诸自飞其实是有些担心朝轻岫的人生安全。
“无须担心,她的武功其实比你想得更好,就算来的是师姑娘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李归弦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飘忽,可能显得不是很可靠。
不过诸自飞闻言,倒是略松了口气——拿师思玄做武力值上的衡量标准,的确是很有说服力。
“门主即将回来且分担工作”的消息使得诸自飞大为振奋,奈何等到薄暮初降,还迟迟没有朝轻岫的消息。
诸自飞又再度变得忧虑起来。
“怎么还不回来……”诸自飞喃喃,“派去接门主的孩儿们也不传个消息回来。”
他犹豫片刻,对李归弦道:“大哥要不要亲去接人?”
李归弦没有回答,他只是转过身,看着诸自飞,似乎在斟酌措辞。
诸自飞微微讶异,他本以为大哥会很乐意去见朝轻岫。
“你要李少侠去哪里?”
就在诸自飞思索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就从屋外传出,与此同时,白色的影子从窗口悄无声息地飘了进来。
——从身法看,朝轻岫近来轻功又有精进。
跟雪同色的衣角只在空中晃了一下,朝轻岫就站到了诸自飞面前。
数日未见,她看着与分别前没什么区别,神色温和明朗,此刻站在房间中,仿佛一丛挺拔的修竹。
诸自飞:“……门主已经回来了?”他慢半拍地行了一礼,想到那些被自己派出去迎接的人,又颇觉疑惑,“门主已经回到总舵,怎么城中弟子竟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
而随着岑照阙的卸任,过去的约定也自然作废。
罗其周看着朝轻岫,觉得自己倒也不用立刻下决定。
朝轻岫的目光忽然变得悠远了一些,越过罗其周看向窗外,轻声道:“又下雪了。”
*
白色的雪会逐渐掩盖地上的所有痕迹。
落在污泥上,污泥就会变成白色,落在尸骨上,尸骨也会变成白色。
只可惜,江南的冬天很多时候是湿冷的,雪在地上难以积住,就连雪花的大小也比北边要秀气许多。
与江南相比,京畿一带的雪则更具北地风光。
郑贵人立在蒙着绞纱的窗户边,欣赏着外面茫茫雪景。天气严寒,她穿得又不厚实,却并不觉得寒冷——她身上的斗篷是用禽鸟最柔软的羽毛织成的,名为“鸾披”,中衣的材料则是天衣山庄的能工巧匠所织的凤凰锦。
凤凰锦比缎子更柔软轻薄,却很难维护,哪怕是宫廷中也很少有人能穿上。
但那些可以使用凤凰锦的贵人,每件衣服只肯上身一次,过后就会直接丢弃。
价值千金的织物,灿烂光辉的明瓦灯,以及飘荡在空中的浓郁的龙脑香气息,将整座宫殿烘托得恍若人间仙境。
郑贵人让人将香炉放在窗户边,好让这股浓到让她开始觉得刺鼻的气息尽快散去。此时如果有人揭开香炉的盖子,就会发现,一些疑似信纸残片的灰烬已然与香灰混合在了一起。
过了好一会,有宫人过来禀报:“陛下醒了。”
郑贵人将视线从雪景上收回。
她踏着软毯走回内室时,余光从铜镜上瞥见了自己的面庞。
这是一张并不年轻,却优雅平和,让人看了就会心情愉悦的面庞。
皇帝正在饮水,看到郑贵人进门,就问:“你去了哪里?”
郑贵人柔声:“在哄十七娘,然后瞧了会雪景。”她微微笑道,“方才十七娘过来抱怨,说春腊园吵闹得很。”
皇帝好奇:“怎么,她去了春腊园玩?”
郑贵人摇头:“天气冷,我根本不让她到外面淘气。别说春腊园并不吵闹,就算吵闹,其实又哪里碍得着她,只是找件事情与我撒娇罢了。”
皇帝笑:“她是在屋子里闷得久了。”又道,“马上就要过年,你也别拘束十七娘,叫她姊妹弟兄们一块热闹热闹才好。”说话间,皇帝看郑贵人外面只一件鸾披,就索性将人拉过来,替她捂手。
郑贵人微微避了一下:“我身上还有寒气,莫冻到了陛下。”
皇帝依旧给郑贵人捂着,忽然想到了什么:“说起来,你家那个小韦大人,是不是就在江南?”
——郑贵人年少时,因为家族逐渐没落,曾被寄养于京畿韦氏家中,所以皇帝每次提到韦念安,都会觉得对方与郑贵人乃是一家人。
郑贵人:“就是她。”又道,“要是南边有什么事情办得不好,陛下一定要重重责罚。”
皇帝连忙否认:“跟她无关,你不要这样严厉,我说的是屯田兵里的那个姓季的小孩子。”
郑贵人于是叹气:“我也记得那个孩子,他们出身世家,在京中都是很听话的年轻人,到军营里混了两年,便这样不安分起来,辜负了家里的恩德,也辜负了陛下的厚意。”
第241章
皇帝:“都是些没定性的小孩子们, 难免会有些淘气。”
他随口批评了一下不让人省心的季容业,就将话头按下。
郑贵人微微一笑,用目光示意服侍的宫人退到一边,亲自替皇帝更衣, 又服侍天子饮了一盏惯喝的养生汤。
午睡醒来, 皇帝困意仍浓, 靠着休息了好一会,还是觉得浑身的骨头阵阵发酸, 不由感叹:“朕的年纪也大了。”
郑贵人摸了摸自己的脸:“陛下是看到我, 才突然觉得时光不再了么?”
皇帝也微笑起来, 摇头:“看见你,反而觉得年岁其实不算要紧的事情。”他转过身,再次握住郑贵人的手, “虽说所求虚妄, 但若能炼成长生不老药,愿与卿共享。”
郑贵人将头放在皇帝的肩膀上, 闭上眼, 安安静静地靠了一会。
之前韦念安写了信过来,说担心朝中有人会借着季容业身故之事发难,找江南的麻烦, 请郑贵人代为转圜。
韦念安的担心很有道理——郑贵人早就收到消息, 这几天, 孙侞近门下的御史已经有所准备,想仔细与皇帝分析一下屯田主将的死亡问题。
季容业好好一个人,怎么刚到江南就突然去世?还有那个问悲门, 既然是江南魁首,又接了朝廷的安民诏, 那么朝中官吏在江南出事,难道这些人就能脱得开干系?
不少人在皇帝耳边喋喋不休,说江湖人桀骜不驯,实在应该好生管束一番。
依照皇帝的性格,郑贵人觉得他多少是被说动了一些。
只要天子随意表现出一点厌恶,底下人就有数不清的麻烦。
郑贵人知道韦念安与江南武林关系不错,而且收伏了许多高手,对方此刻写信过来,其实是希望她在天子身边美言几句,让朝廷莫要因季容业之事迁怒那个问悲门。
作为久在帝侧的贵人,她想抚平天子的怒火,亦不过举手之劳。
郑贵人相信,即使皇帝已经有心发难,自己也能劝解,但她更喜欢在天子还没决定前,温和地引导对方放弃原先的选择。
皇帝讨厌那些桀骜不驯的江湖人士,却同样讨厌所有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
面对困难,他宁愿选择逃避,仿佛只要充耳不闻,外面的世界就并不存在。
毕竟,江南离京畿是那么远。
君子远庖厨,只要那些人按时缴纳税赋就好,皇帝只需要看见钱,不需要看见江南的真实情况——郑贵人方才留下了一点暗示,讨厌麻烦的皇帝会很容易觉得,江南与京畿之间的关系,就仿佛十七娘与春腊园,无论春腊园中再如何吵闹,也影响不到十七娘的生活。
小孩子只是在撒娇而已。
所以那些御史唠唠叨叨,也只是习惯了给人找麻烦,随便寻件事情来饶舌一番,顺便显显自己的能耐罢了。
换好衣裳后,殿中的帘幔用金钩挂起,有内侍上前,请皇帝摆驾怀宜殿。
对百姓来说,新年是与亲人见面联络感情的好时机,天子也不例外。
皇帝平时有太多事情要做,他得忙着平衡朝中大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考虑提升税赋的理由、为大夏的艺术建筑还有化学事业做贡献、间或还得用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考验御医的实践能力……所以哪怕是宗亲,也不能经常见到天子。
而与其他亲友相比,观庆侯面圣的次数已经不算少了,他也是今天进宫的后辈中最得皇帝喜欢的那位年轻人。
观庆侯的母亲与天子有同一个曾祖,考虑到殷氏前几代子嗣不丰,他在皇室其中实算是近支。
在看见那个身形已逐渐变得臃肿迟滞的身躯时,观庆侯立刻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笑吟吟地上前相迎。
皇帝看着殿内活泼的后辈们,表情也变得和气而慈祥。
观庆侯性格开朗,亦步亦趋地陪在天子身边,几句话就逗得后者面带喜色。
“陛下的书画有真龙天子气象,乃古往今来皇帝中的第一人,至于利相的那副‘明察千里’,好固然好,却失之于冷峻寒僻,与怀宜殿不甚相称,如今天下太平,该换上陛下的字才是。“
皇帝笑问:“你果真这样想?”
观庆侯回答得毫不犹豫:“当然是真,此事就算陛下问司徒大人,也不会得到第二个答案。”言罢又补充了一句,“至于那副换下来的字,横竖不用再摆在怀宜殿内,不如就由臣来替陛下保管如何?”
皇帝大笑:“难怪你今日这般模样,若非瞧在过年的份上,朕就叫人告诉你母亲,让你母亲教训你一顿。”看着观庆侯露出可怜的神色,又摇了摇头,“也罢,也罢,看你平时往宫里跑的勤,朕这便让人将利相的那幅字给你送去。”
观庆侯闻言满面喜色,立刻躬身长揖,高声道:“多谢陛下。”
在怀宜殿内的笑语声中,殿外的雪越积越厚。
大雪仿佛上好的鹅绒,温柔地覆盖住了许许多多的人,那些人沉睡在这片大夏最为繁华的京畿大地上,成了眼前盛世最为安详的点缀。
*
朔风在山川的背面停歇了一会,又坚定地继续往前吹拂,拂过了平原,拂向了千家万户。
这些日子,江南的小雪正逐渐变得密集起来。
今年的雪总是积得不深,尤其是城里,道路上的早就被人扫去,唯有墙沿、瓦面处,还能残存下薄薄的一层。
一位问悲门弟子正站在梯子上,用抹布仔细清理着问悲门牌匾上的碎冰。
弟子们打扫的动作很快,奈何问悲门总舵占了大半天街,如果有人在街上看,只能看见高高的围墙,可若是翻过墙去,却必定能看到排列整齐的守卫来回巡视,这些侍卫们看着精气神很足,身手也都不错,换在普通的镖局中,说不定能混上个镖头的位置。
外层守卫很严密,越往中心去,守卫的身影反而越少。
比如诸自飞的住处,就比前面的大堂更加清静。至于原本属于上任门主的那间屋子,虽然位于总舵中心,却硬是靠自身特别的建筑风格制造出了近似隐身的效果,来往的人总会下意识忽略掉那个石头洞也算一处居室。
诸自飞此刻坐在案前,忙碌地处理着本该由门主负责的各类问题,心中若有所悟——他本来对朝轻岫有很大的期待,现在才算是明白了,新门主虽然看着是比岑照阙存在感高些,然而在甩手走人上面,却同样极具行动力。
与跟工作难分难舍的诸自飞相比,某人的不在状态就显得让人无法忽视。
诸自飞忍不住喊了一声:“……大哥。”
他本不想开口,但看着站在窗前的某位少侠,还是下意识开了口:“不知朝门主什么时候回来。”
李归弦凝望着天空中飘落的细雪,头也不回,直接回答:“快了,算算日子,就是今天。”
诸自飞:“千庄到底荒僻,当时该多派些人手跟着才是。”
李归弦明白,诸自飞其实是有些担心朝轻岫的人生安全。
“无须担心,她的武功其实比你想得更好,就算来的是师姑娘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李归弦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飘忽,可能显得不是很可靠。
不过诸自飞闻言,倒是略松了口气——拿师思玄做武力值上的衡量标准,的确是很有说服力。
“门主即将回来且分担工作”的消息使得诸自飞大为振奋,奈何等到薄暮初降,还迟迟没有朝轻岫的消息。
诸自飞又再度变得忧虑起来。
“怎么还不回来……”诸自飞喃喃,“派去接门主的孩儿们也不传个消息回来。”
他犹豫片刻,对李归弦道:“大哥要不要亲去接人?”
李归弦没有回答,他只是转过身,看着诸自飞,似乎在斟酌措辞。
诸自飞微微讶异,他本以为大哥会很乐意去见朝轻岫。
“你要李少侠去哪里?”
就在诸自飞思索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就从屋外传出,与此同时,白色的影子从窗口悄无声息地飘了进来。
——从身法看,朝轻岫近来轻功又有精进。
跟雪同色的衣角只在空中晃了一下,朝轻岫就站到了诸自飞面前。
数日未见,她看着与分别前没什么区别,神色温和明朗,此刻站在房间中,仿佛一丛挺拔的修竹。
诸自飞:“……门主已经回来了?”他慢半拍地行了一礼,想到那些被自己派出去迎接的人,又颇觉疑惑,“门主已经回到总舵,怎么城中弟子竟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