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几乎每一天,他都在怀疑和不安当中度过。
  甚至当自己听说哥哥带人攻入寝宫的时候,一瞬间曾有过解脱的感觉。
  但是,也仅仅是那么一瞬间而已。
  被逼而死,以游魂之身,看着哥哥重登帝位,一个个的逼死他信任,亲近的每一个人。
  看着哥哥因为两登帝位,刚愎自用,自私狭疑,将他和于谦苦苦经营的朝局闹得天翻地覆。
  他又重新陷入痛苦和悔恨当中
  是好久了呀
  这般不必时时防备,可以安心睡去的时候,已经好久都没有过了。
  神志缓缓清醒过来,朱祁钰不由得自嘲一笑。
  重活一世,倒是多愁善感了许多。
  小心的直起身子,朱祁钰掀起身旁的小帘子,朝外看去。
  外头是郕王府的大门。
  最近处,是兴安和成敬,还有汪氏的贴身侍女流環。
  略远些,是侍奉着的侍女仆婢。
  再远些,则是一干王府的护卫,四散在周围。
  朱祁钰大略看了一下,王府周围竟一个来往的百姓都没有,心中不由得有些奇怪。
  一招手,王安便靠了过来,站在马车外头将汪氏的嘱咐都说与他听了。
  朱祁钰听完,放下帘子,目光又转回了汪氏身上。
  和他刚醒来时的匆忙不一样。
  此刻的汪氏身着蓝色鞠衣,外头罩着红色大衫,头上虽未着冠,但是发髻也梳的整整齐齐。
  怎么说呢。
  看着就是王府正妃的模样。
  端庄大方,贞静娴雅,处变不惊,永远镇定自若。
  和他印象当中的一模一样!
  朱祁钰脑中浮现出无数前世的画面。
  她似乎永远是那么周到,那么波澜不惊。
  哪怕是废后的那一天,她也还是那么从容镇定。
  相比之下,一心和朝臣们相争要废立太子,动辄暴怒的自己,反倒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祁钰对他这个正妃,一向不甚亲近。
  他心里知道,汪氏是世家女子,自幼便见识广博。
  自幼耳濡目染的,也是如何做一个正室大妇。
  但是这样的她,可以相敬如宾,却难以像平常夫妻一般亲近自然。
  所以前世的时候,他总是偏爱杭氏的。
  杭氏识情知趣,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为他诞下了皇子。
  他和杭氏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放松开心的。
  再后来,后宫充裕。
  有了唐氏,李氏,张氏
  她们有的娇媚可人,有的温顺柔婉,有的媚态天成,个个绕着他身边打转。
  于是对于汪氏,自己这个永远端庄周到的发妻。
  他便更是不甚亲近了。
  再后来
  第17章 回忆(下)
  直到那一日,自己踏进久违了坤宁宫。
  他要废太子,易东宫!
  彼时,他早已经不是那个龟缩在京城角落,懦弱无用的郕王。
  而是登基数年,天下承平,朝臣拥戴的皇帝。
  他自认自己为大明江山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说是挽救了整个大明也不为过。
  这皇位由他来做,比自己那个刚愎自用的哥哥,要好得多。
  所以这皇位,他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不仅仅是为了把皇位纳到自己这一脉。
  更是为了向天下人宣告。
  他,朱祁钰,才是皇室正统!
  而更易太子,绕不过皇后这一关。
  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是能被理解的。
  然而那一天。
  他踏入坤宁宫。
  这个永远端庄沉稳,波澜不惊的女子,第一次失态了!
  那个场景,至今朱祁钰还记忆犹新。
  他们吵了很久。
  最后
  她就这么站在自己的面前,铁青着脸色,伸手摘去了自己头顶的凤冠,盈盈拜倒在地。
  “皇上若执意如此,便请先废弃臣妾皇后之位。”
  “臣妾执掌后宫一日,便不会允许皇上,做出这等令朝野社稷,动荡不安之举!”
  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那也是唯一一次,自己见到她如此激动的模样。
  再之后
  没有人能真正拦住一个皇帝要做的事情!
  他废了皇后,易了东宫。
  不管是汪氏,还是朝中的群臣,都没能拦住他。
  废后那一天,他躲在暗处。
  看着她平静的接过旨意,将身上的凤冠霞帔一样样摘下,手中的金印金册一样样奉还。
  她依旧是那个端庄贞静,雍容大方的样子。
  只眼中有着化不开的忧愁。
  那时的朱祁钰,看不懂,也不想看懂她眼中蕴含的愁绪。
  但是这一刻。
  他坐在马车当中,看着汪氏安静甜美的睡颜。
  自己醒来之后的一幕幕场景,挨个滑过心头。
  她慌乱的指挥着仆婢丫鬟,请太医,熬药膳。
  她匆匆忙忙的走进来时,眉间的疲累和担忧。
  她忙里忙外,操持府中大小事务,在自己昏迷的日子里,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王府。
  还有她见到自己醒来的那一刻,眼中止不住的欣喜和泪水
  朱祁钰在这个时候恍然有些明白。
  前世他和汪氏做了十几年夫妻,但是他从未真正了解过她。
  她是一个合格的王妃,未来会是一个合格的皇后。
  终其一生,她都是一个合格的妻子。
  但他却从不是一个合格的夫君。
  时至今日,有了前世的经历,有了游荡百年的阅历。
  朱祁钰自然晓得。
  有关礼法传承,东宫更易之事,对于群臣来说的冲击有多大。
  他那一朝,无数朝臣上本反对,其中包括他一手提拔的信重之臣。
  嘉靖朝的大礼议,持续了整整三年,无数朝臣前赴后继,悍不畏死。
  万历朝的储本之争,更是接连僵持了十五年之久,最终也没有成功易储。
  在前世的朱祁钰看来。
  他为大明朝鞠躬尽瘁,听言纳谏,挽社稷于将倾。
  更易太子,为自己这一脉的法统正名,应当应分。
  是他应得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