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
余下几天假期,黎湘先去探望郗望和陈熹。
她们似乎比之前更适应春城的生活,偶尔也会外出。
黎湘让助手杨隽安排了一辆车,接送她们去春城几个著名景点。
直到玩完一圈,身体疲乏了,黎湘才问有没有兴趣去她家里坐坐。
陈熹立刻答应,郗望虽然犹豫,眼睛里却流露出期待。
两人来的那天,杨隽也来帮忙。
陈熹比较健谈,和杨隽一起在厨房里忙活,有说有笑。
郗望有些拘束,就坐在宽大的沙发里看电视,其实什么都没看进去。
黎湘榨了一壶果汁端过来,给她倒了杯。
郗望接过喝了口,就听黎湘说:“我这里有很多书,你有兴趣就去看看。”
郗望点了点头,便跟着黎湘走向书房。
其实这里大部分书都是摆设,很多都没拆封,黎湘能挤出时间看上两眼就不错了,但基本上都是翻两页就合上。
郗望站在暑假前,眼睛里闪着光,抽出一本看着简介。
黎湘站在一旁:“有没有想过继续念书,上大学?”
郗望摇头:“我不想去。”
黎湘:“为什么?”
郗望:“我和他们不一样。”
黎湘:“我听说……你以前成绩很好。”
郗望:“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黎湘:“那你想做什么呢,余下的人生还这么长。”
郗望将书放回去,小心翼翼地看过去:“你不是说,让我们先去剧组学习么?”
黎湘笑了:“是啊。”
郗望又别开视线,拿出另一本书,眼睛盯着书页,嘴上问:“你安排我们去剧组,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经历?我看电视上说,演员要体验生活,要取材,积累人生阅历,才能演好角色。”
这的确是黎湘对剧方提出的理由,但她没有跟郗望说过。
黎湘只道:“你们不想说我不会强迫。”
“如果我愿意说呢?”郗望忽然问:“我可以拿到报酬吗?”
黎湘有点意外,也有一瞬间词穷。
随即她说:“当然有报酬,我……可以给你走个顾问费,按次数计算怎么样?”
郗望露出一点笑容,含蓄腼腆的,遂快速看她:“那咱们需要签个协议吗?”
黎湘:“好啊。”
直到这一刻,黎湘才明白。
如今的郗望虽然没有当年的活泼,没有陈熹的外向,对外面的世界缺乏好奇心,但她并没有因此木讷、胆怯,她对他人是警惕的,对自己的利益十分保护。
而且她提到报酬、协议,还是选陈熹不在的时候。
黎湘走向电脑桌,找出纸笔,写下两行字:“郗望向黎湘提供个人经历,作为表演素材,黎湘愿意按照次数支付郗望两千元每小时。”
然后她又照抄了一份,并将笔递给郗望。
黎湘:“你看看有没有问题。其实这称不上协议,最多就是个字条,但它也有法律效力。”
郗望读了一遍,没有犹豫在下面写上名字,歪歪斜斜的两个字,笔画有点飞,字体很幼稚。
等落下笔,郗望说:“我相信你。我从电视上看到的,你的片酬很高,在我们的事情上你还提供资助,我想你不会为了这些钱骗我的故事。”
黎湘没接话,只是安静地看着她。
郗望又道:“不只是我的故事,我还可以将其他人的告诉你。”
黎湘动了动嘴唇,一时间有很多话想说,到嘴边了又不知道如何启齿,最终只剩下一个字:“好。”
直到离开书房,黎湘说了句:“这件事别让陈熹知道。”
郗望:“我不会说的。”
此后一顿饭的时间,黎湘都在观察郗望和陈熹的互动。
陈熹和杨隽谈得来,追问很多剧组的事。
郗望跟着听,但兴趣并不大。
有些时候郗望也流露出一些反应,基本上都是因为谈到“酬劳”,尤其是当杨隽提到群演的价格,工作人员的工资。
而这些细节,黎湘之前从未注意过,或者说是即便看到了,也没有往这个角度去想。
郗望看似对一切麻木,却对“钱”有着强烈需求。
当然这对她来说是件好事,情感上她无法接近郗望,却用另外一种途径“买”下和郗望的相处时间。
郗望需要钱,而她不缺钱,这样的姐妹关系也可以很牢固。
至于世俗中所说的“姐妹情”,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还剩下多少,有没有变质。
与人建立情感这项技能她已经生疏了,她对郗望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十二三年前,那时候她们的关系很矛盾,和正常家庭里的姐妹关系不太一样。
她们之间会有矛盾,因为荞姐的偏心。
荞姐会将最好的东西给她,郗望就捡剩下的。
小时候,荞姐会带她们去照相馆拍照,她的照片完完整整的收在相册里,郗望的却丢的丢,扔的扔。
荞姐说郗望长得不好看,拍照就是浪费。
有时候郗望参加学校活动,和同学们的合照,以及同学给她拍的照片,同学会洗出来给她一份,她会拿回家藏起来。
但有一次荞姐收拾东西看见了,随手就撕了。
郗望叫嚷着问为什么撕她照片,姐姐的就不撕。
荞姐反问,你姐姐长什么样,你长什么样,也不照照镜子。
每当类似的事情发生,“郗晨”都会接收到来自郗望的怒视,那里面有着清晰明确毫不遮掩的恨。
其实她心里是知道的,荞姐的偏心针对并不只是因为外貌。
郗望并不丑,只是越长大越像她的生父。
这样扭曲的母女关系,一定会影响姐妹关系的走向。
“郗晨”不知道如何让郗望宽心,她也无意站在荞姐一头针对郗望,便习惯性的将自己东西送给郗望。
郗望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便没有那么生气,好像她的情绪价值是可以兑换的。
黎湘也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郗望就建立起对物质追求的认知,如今回想起来,自己当时也是在寻求一个快捷省心的解决办法,给郗望东西她就高兴,那就一直给,这样可以维持家里的平静,不至于整日生活在剑拔弩张的氛围里。
到后来她们姐妹之间就生出一种奇妙的相处模式,郗望的怒火可以调节,有时候对她会温和些,有时候会多几分埋怨、委屈,有时候会带着眼泪,还有时候郗望直接点出来某件东西。
她把东西送给她,她高兴了,会对她露出笑容,她便会松口气,终于可以恢复平静。
人在社会上,会时刻反应出家庭关系的影响,大到一件事的选择,小到一个细节的处理。而没有家庭关系羁绊的人,生活里精神上会缺少一份支撑。
黎湘自问虽然她的支撑十分糟糕,而且支点腐烂,但它还是存在的。
郗望回来了,她们又建立起某种“交换”关系,就好像她生命里一个消失许久的支点再度找到了一样。
她想这样也好,或许她们不会相认,或许郗望也不会在意“郗晨”是否还活着,只要这种交换模式可以维持,她甚至可以给郗望安排一个助理工作,让杨隽带着她。
正这样想着,她的手机里蹦出一条微信,是郗望发来的:“咱们什么时候开始?要定期见面吗,还是等去剧组了再说?”
黎湘:“随时可以开始,不一定要见面,线上语音也可以,一次一小时。”
郗望:“那只能晚上了,等我回到自己房间。”
黎湘:“好。”
作者有话说:
红包继续~
第75章
第十二年秋
对于即将听到郗望的故事, 黎湘既期待又害怕,她已经很少出现这样矛盾的情绪了。
这些年看剧本不过是冷眼旁观,即便人家告诉她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 她也只是适当做出对方希望看到的表情。
她自己的经历不能对外人道, 自己心里清楚,所谓真实改编的“美化”程度。
现实的残酷不只在事情表面,也在人的内心, 那永无止境的煎熬是改编不出来的。
现在已经很少出现能让她入戏的剧本了, 就向观众和粉丝们对内娱的评价一样, 无论是故事还是演员都活在滤镜里。
但是郗望不同,郗望……
想到这个妹妹, 黎湘忽然有些不明白自己了, 这十二年她并没有费尽心思的去寻找过她,没有电影《失孤》中的父亲那样执着,将这件事视为自己后半生的唯一目标。
然而惦记着找到“郗望”的念头却一直装在心里。
她想, 她的惦记是有分量的, 称得出来的, 不够沉重。
她又想, 或许她寻找的不只是“郗望”,也是“希望”。
但她想通过找到妹妹来证实什么样的希望呢?她又不知道了。
她试过一些表现亲情的剧和电影,试镜虽然过了但都是流水线的商业片,表现就那么回事。
她自己并不相信亲情的力量, 心里没有强大的信念感支撑,即便真的抓到一个有机会得奖的角色, 也展现不出来。
这天晚上, 黎湘陪姚仲春吃了饭, 姚仲春有些聊天的兴致, 还叫李阿姨从柜子里翻出“姚涓”小时候的照片。
姚涓失踪的时候还不到四岁,照片里的女孩轮廓圆圆乎乎,只能分辨出一点和黎湘相似的痕迹,事实上黎湘更像是年轻时的姚仲春。
她们似乎比之前更适应春城的生活,偶尔也会外出。
黎湘让助手杨隽安排了一辆车,接送她们去春城几个著名景点。
直到玩完一圈,身体疲乏了,黎湘才问有没有兴趣去她家里坐坐。
陈熹立刻答应,郗望虽然犹豫,眼睛里却流露出期待。
两人来的那天,杨隽也来帮忙。
陈熹比较健谈,和杨隽一起在厨房里忙活,有说有笑。
郗望有些拘束,就坐在宽大的沙发里看电视,其实什么都没看进去。
黎湘榨了一壶果汁端过来,给她倒了杯。
郗望接过喝了口,就听黎湘说:“我这里有很多书,你有兴趣就去看看。”
郗望点了点头,便跟着黎湘走向书房。
其实这里大部分书都是摆设,很多都没拆封,黎湘能挤出时间看上两眼就不错了,但基本上都是翻两页就合上。
郗望站在暑假前,眼睛里闪着光,抽出一本看着简介。
黎湘站在一旁:“有没有想过继续念书,上大学?”
郗望摇头:“我不想去。”
黎湘:“为什么?”
郗望:“我和他们不一样。”
黎湘:“我听说……你以前成绩很好。”
郗望:“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黎湘:“那你想做什么呢,余下的人生还这么长。”
郗望将书放回去,小心翼翼地看过去:“你不是说,让我们先去剧组学习么?”
黎湘笑了:“是啊。”
郗望又别开视线,拿出另一本书,眼睛盯着书页,嘴上问:“你安排我们去剧组,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经历?我看电视上说,演员要体验生活,要取材,积累人生阅历,才能演好角色。”
这的确是黎湘对剧方提出的理由,但她没有跟郗望说过。
黎湘只道:“你们不想说我不会强迫。”
“如果我愿意说呢?”郗望忽然问:“我可以拿到报酬吗?”
黎湘有点意外,也有一瞬间词穷。
随即她说:“当然有报酬,我……可以给你走个顾问费,按次数计算怎么样?”
郗望露出一点笑容,含蓄腼腆的,遂快速看她:“那咱们需要签个协议吗?”
黎湘:“好啊。”
直到这一刻,黎湘才明白。
如今的郗望虽然没有当年的活泼,没有陈熹的外向,对外面的世界缺乏好奇心,但她并没有因此木讷、胆怯,她对他人是警惕的,对自己的利益十分保护。
而且她提到报酬、协议,还是选陈熹不在的时候。
黎湘走向电脑桌,找出纸笔,写下两行字:“郗望向黎湘提供个人经历,作为表演素材,黎湘愿意按照次数支付郗望两千元每小时。”
然后她又照抄了一份,并将笔递给郗望。
黎湘:“你看看有没有问题。其实这称不上协议,最多就是个字条,但它也有法律效力。”
郗望读了一遍,没有犹豫在下面写上名字,歪歪斜斜的两个字,笔画有点飞,字体很幼稚。
等落下笔,郗望说:“我相信你。我从电视上看到的,你的片酬很高,在我们的事情上你还提供资助,我想你不会为了这些钱骗我的故事。”
黎湘没接话,只是安静地看着她。
郗望又道:“不只是我的故事,我还可以将其他人的告诉你。”
黎湘动了动嘴唇,一时间有很多话想说,到嘴边了又不知道如何启齿,最终只剩下一个字:“好。”
直到离开书房,黎湘说了句:“这件事别让陈熹知道。”
郗望:“我不会说的。”
此后一顿饭的时间,黎湘都在观察郗望和陈熹的互动。
陈熹和杨隽谈得来,追问很多剧组的事。
郗望跟着听,但兴趣并不大。
有些时候郗望也流露出一些反应,基本上都是因为谈到“酬劳”,尤其是当杨隽提到群演的价格,工作人员的工资。
而这些细节,黎湘之前从未注意过,或者说是即便看到了,也没有往这个角度去想。
郗望看似对一切麻木,却对“钱”有着强烈需求。
当然这对她来说是件好事,情感上她无法接近郗望,却用另外一种途径“买”下和郗望的相处时间。
郗望需要钱,而她不缺钱,这样的姐妹关系也可以很牢固。
至于世俗中所说的“姐妹情”,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还剩下多少,有没有变质。
与人建立情感这项技能她已经生疏了,她对郗望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十二三年前,那时候她们的关系很矛盾,和正常家庭里的姐妹关系不太一样。
她们之间会有矛盾,因为荞姐的偏心。
荞姐会将最好的东西给她,郗望就捡剩下的。
小时候,荞姐会带她们去照相馆拍照,她的照片完完整整的收在相册里,郗望的却丢的丢,扔的扔。
荞姐说郗望长得不好看,拍照就是浪费。
有时候郗望参加学校活动,和同学们的合照,以及同学给她拍的照片,同学会洗出来给她一份,她会拿回家藏起来。
但有一次荞姐收拾东西看见了,随手就撕了。
郗望叫嚷着问为什么撕她照片,姐姐的就不撕。
荞姐反问,你姐姐长什么样,你长什么样,也不照照镜子。
每当类似的事情发生,“郗晨”都会接收到来自郗望的怒视,那里面有着清晰明确毫不遮掩的恨。
其实她心里是知道的,荞姐的偏心针对并不只是因为外貌。
郗望并不丑,只是越长大越像她的生父。
这样扭曲的母女关系,一定会影响姐妹关系的走向。
“郗晨”不知道如何让郗望宽心,她也无意站在荞姐一头针对郗望,便习惯性的将自己东西送给郗望。
郗望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便没有那么生气,好像她的情绪价值是可以兑换的。
黎湘也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郗望就建立起对物质追求的认知,如今回想起来,自己当时也是在寻求一个快捷省心的解决办法,给郗望东西她就高兴,那就一直给,这样可以维持家里的平静,不至于整日生活在剑拔弩张的氛围里。
到后来她们姐妹之间就生出一种奇妙的相处模式,郗望的怒火可以调节,有时候对她会温和些,有时候会多几分埋怨、委屈,有时候会带着眼泪,还有时候郗望直接点出来某件东西。
她把东西送给她,她高兴了,会对她露出笑容,她便会松口气,终于可以恢复平静。
人在社会上,会时刻反应出家庭关系的影响,大到一件事的选择,小到一个细节的处理。而没有家庭关系羁绊的人,生活里精神上会缺少一份支撑。
黎湘自问虽然她的支撑十分糟糕,而且支点腐烂,但它还是存在的。
郗望回来了,她们又建立起某种“交换”关系,就好像她生命里一个消失许久的支点再度找到了一样。
她想这样也好,或许她们不会相认,或许郗望也不会在意“郗晨”是否还活着,只要这种交换模式可以维持,她甚至可以给郗望安排一个助理工作,让杨隽带着她。
正这样想着,她的手机里蹦出一条微信,是郗望发来的:“咱们什么时候开始?要定期见面吗,还是等去剧组了再说?”
黎湘:“随时可以开始,不一定要见面,线上语音也可以,一次一小时。”
郗望:“那只能晚上了,等我回到自己房间。”
黎湘:“好。”
作者有话说:
红包继续~
第75章
第十二年秋
对于即将听到郗望的故事, 黎湘既期待又害怕,她已经很少出现这样矛盾的情绪了。
这些年看剧本不过是冷眼旁观,即便人家告诉她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 她也只是适当做出对方希望看到的表情。
她自己的经历不能对外人道, 自己心里清楚,所谓真实改编的“美化”程度。
现实的残酷不只在事情表面,也在人的内心, 那永无止境的煎熬是改编不出来的。
现在已经很少出现能让她入戏的剧本了, 就向观众和粉丝们对内娱的评价一样, 无论是故事还是演员都活在滤镜里。
但是郗望不同,郗望……
想到这个妹妹, 黎湘忽然有些不明白自己了, 这十二年她并没有费尽心思的去寻找过她,没有电影《失孤》中的父亲那样执着,将这件事视为自己后半生的唯一目标。
然而惦记着找到“郗望”的念头却一直装在心里。
她想, 她的惦记是有分量的, 称得出来的, 不够沉重。
她又想, 或许她寻找的不只是“郗望”,也是“希望”。
但她想通过找到妹妹来证实什么样的希望呢?她又不知道了。
她试过一些表现亲情的剧和电影,试镜虽然过了但都是流水线的商业片,表现就那么回事。
她自己并不相信亲情的力量, 心里没有强大的信念感支撑,即便真的抓到一个有机会得奖的角色, 也展现不出来。
这天晚上, 黎湘陪姚仲春吃了饭, 姚仲春有些聊天的兴致, 还叫李阿姨从柜子里翻出“姚涓”小时候的照片。
姚涓失踪的时候还不到四岁,照片里的女孩轮廓圆圆乎乎,只能分辨出一点和黎湘相似的痕迹,事实上黎湘更像是年轻时的姚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