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平原君瞅了瞅赵琦,淡淡道:“公主,你忘了吗?前阵子你托我给廉颇去信,建议他寻找机会,适时发动进攻,争取能够夺回一些丢掉的城池。你还记得他是怎么回复的吗?”
  赵琦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当众提起此事,不禁微微愣怔,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赵王则好奇的问道:“哦,竟然还有这事儿?廉颇当时是怎么回复的?”
  平原君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我王,廉颇回信说,坚守之策不容丝毫改变,只要他当一天主帅,赵军一天就绝不会离开营垒防线,给秦国人可趁之机。”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面面相觑,心中也都各有想法。支持廉颇的大臣,都认为老将军主意把的牢,不轻易受朝廷的干扰影响,实为大将之风;支持换将的大臣,则感觉廉颇因循守旧,不懂变通,这样的人担任统帅,定然累死三军。
  而保持中立态度的大臣们却不禁犹豫起来,殊难判断廉颇这么坚决,到底是对还是错。
  赵王的反应倒是非常明确,他眉头紧锁、面色不善,沉声说了四个字:“刚愎自用!”
  一国之君给前线主将下了这样的评语,无论对主将个人而言,还是对正在作战的全军而言,恐怕都不是什么好兆头。因此大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没人再敢言语。
  赵琦沉默片刻,决定换个角度应付,于是试探着说道:“王兄,您主张更换统帅,不知可有合适人选?”
  赵王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再次转头望向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见状会意,开口说道:“我王,臣有一个人选推荐。”
  “哦?相国看中何人,讲出来给寡人听听。”
  “新任轻车将军、马服子赵括。”平原君朗声答道:“赵括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在讨论战策之时,就连他的父亲赵奢都经常自认不是其对手。之前,臣曾专门与赵括谈及长平之战的谋划,发现此人思路清晰、考虑周详,克敌制胜的方法了然于胸,且非常可行,实乃将帅之才!”
  末了,他又补了一句:“纵观满朝武将,也唯有赵括一直主张以攻代守,有勇气跟秦军一决高低。”
  “好!马服子确有其父之风!”赵王赞叹道:“当年赵括的父亲,我大赵名将赵奢,率领孤军迎战秦国,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取得瘀与之战的胜利。寡人记得,那时候先王得知秦国人要攻打瘀与,曾先去询问了廉颇、乐乘等所谓名将,可否派兵救援,廉颇等人皆说秦军势大,不可救援,唯有赵奢不惧强敌,坚持出兵抵抗。唉,如此看来,真是一贯如此啊。”
  赵王所说的这个“一贯如此”,究竟是什么意思,众大臣当然都心中有数。当年在瘀与,廉颇不敢与秦军对阵,如今在长平,老将军仍旧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这顶“畏敌怯战”的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
  第五百九十章 终成错恨
  赵王当众给廉颇做出的评价,虽然不算很直接,也没有特别苛责否定之语,但是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出一种不满和失望的情绪,跟廉颇关系较好的大臣们看在眼里,不禁在心中暗叹,也替老将军捏了一把汗。
  只听赵王继续道:“缪卿,近来在邯郸城里有一些很不寻常的街巷传闻,你给大家说说。”
  宦者令缪成闻言连忙拱手道:“遵命。想必诸位大人多少也有些风闻了吧,据民间传言,秦军主将王龁近来对部下夸了海口,说已经掌握了丹水防线的弱点,有把握在三个月内彻底击败廉颇,尽夺我大赵长城以西的全部领土。”
  司马赵伦不屑道:“秦国人就爱胡吹牛皮!王龁这话无非是给秦军打气而已,不值一哂!”
  另一位赵国将军景阔也点头道:“是啊,秦军倾巢而来,对我丹水营寨久攻不下,若是真的摸到了什么破阵的门径,何须要苦等三个月那么久,还不早就打过来了?”
  缪成摇着头笑了笑,道:“传闻的关键并不在于王龁是否真能攻破丹水,而是在于他后面讲的话。”
  “后面的话?”杜卓颇感好奇:“后面还有什么话?”
  缪成介绍道:“王龁说真的也好,吹牛皮也罢,当时便有部下请教他,如何能够打下丹水、占领长平。各位猜猜王龁怎么说?”
  他故意卖了个关子,稍等了一会儿才继续讲道:“王龁神秘兮兮的告诉部下,破阵的具体方案不能轻易透露,不过此计曾得到了武安君的指点,所以成功的可能性极高。”
  一听缪成提到白起的大名,在场众人不由得全都警觉起来,纷纷交头接耳,猜测秦军到底谋划了一个什么计策。
  赵琦秀眉微蹙,沉声道:“街头巷尾的无端传闻,要么是本国好事之徒穿凿附会,要么是秦国派来的奸细散播谣言,有什么好紧张的?”
  缪成见她表示不屑,连忙解释道:“公主有所不知,下官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并没有打算认真理会。可没想到的是,咱们安插在咸阳和秦军大营的探子分别送回消息,立刻令这些街巷传闻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赵琦和大臣们都知道,缪成担任宦者令的职位,属于赵王的亲信近臣,除了日常管理王廷事务之外,同时还肩负着为赵王探听情报的重要使命。
  所以,他说有探子管道收集秦军消息,绝对不是乱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