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轮到宋朗旭挑选了,他对着糕点挨个挨个一指,都来半斤!小二正在打包,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喊:“旭哥儿?”
宋朗旭回头一瞧,竟然是自家大姐!笑意顿时攀上嘴角。
宋朗雪打这条街经过,本来也是打算买点东西,不料竟然碰到弟弟,喜不自胜上去招呼,并且询问近况。
宋朗雪挽着妇人发髻,戴着碧玉簪,年轻的面容平添了三分端庄,笑的如同春风柔和,“旭哥儿!最近怎么样?”
“还不是老样子,一直在家读书,这次出来买了几本基础书。”宋朗旭举着手里的书册笑道。
两姐弟站在路边,都是说不完的话,你问我在家如何,我问你在夫家过的好不好,恨不得时间走的再慢些。只是时间终究不受人控制,没一会儿旁边的车夫就催促起来,宋朗雪不得不收起话头,“好了,既然这样,如今就好好在家读书,过段日子我再去看你。”
“嗯!”宋朗旭重重点头。
他跟大姐岁数差的多,小时候大姐带着长大的,只可惜一旦嫁人,大姐就成了别家主妇,连出门回娘家都要受限制。之前处理宋父的葬礼事宜,宋朗雪顶着婆家的反对,硬是留到最后,回去不知道受了多少排揎。心知大姐出门很难,他也只能装出期待的样子。
宋朗雪依依不舍的离开,走出老远还要掀开马车帘子回头看,直到弟弟的影子变成一个小黑点。
宋朗雪放下帘子,长吁短叹。宋家三个孩子都不是同母,但是彼此感情不错,再说父母去世后,留在世上的血脉亲人,也就只有这三个,宋朗雪当然会多上心。
宋朗旭追着马车多走了一段路,再抬头发现已经错过马车约定的地点,他抬头看路,原来他不知不觉走到了米粮街,正要找回去时,抬眼看街边招牌,宋记米铺的蓝色旗帜迎风招展,门口还摆着一筐筐白生生的大米面粉,二指宽的木招牌写着价格。
宋朗旭看着宋记的价格,再看看旁边的价位,眼睛不由自主眯了起来。
*
宋朗雪的夫家距离集市不远,公爹姓刘,是曾经宋父的同窗,不过宋父考上举人,而刘公爹徘徊在秀才之位上,多年不得寸进,好在家业颇丰,还能支撑他继续上进。
宋朗雪回了房间,正把糕饼拆开搭配着分好,刘家人口多,分东西也就有讲究,送礼如果送不好,光得罪人,效果比不送还差。
正分着,刘大姐夫推门而入,看到摆放的糕点直接上手就吃,含糊道:“吉祥糕饼的?味道还真不赖!”
宋朗雪一个不防,吓的胳膊一抖差点把茶壶扫下去,心脏砰砰直跳,好容易安定下来她才说:“对啊,我今儿去集市正好碰到旭哥儿,他硬要塞给我的,差点拿不了,正好分些给爹娘还有弟弟妹妹们。”
刘大姐夫一边大嚼红枣酥,一边眼睛骨碌碌的转,热情的说:“那旭哥儿最近怎么样啊?也不知道他吃不吃得饱,穿不穿的暖,可怜见的。你是大姐,没事可以多回去转转,看看弟弟妹妹,毕竟都是一家子骨肉,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宋朗雪狐疑:“你今儿转性了?之前我回娘家帮着做事,不过多留半天,你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如今倒是劝我多回去?”
“咳咳,以前那是我目光狭隘,脑子混沌,犯糊涂嘛!”刘大姐夫掩饰假咳,“被爹骂过了,这些日子我也想明白了,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多照顾照顾都是应该,怎么说也是咱们孩儿的小舅舅嘛!”
这话宋朗雪爱听,眼角眉梢挂上笑意,“这可是你说的!回头我真回娘家,不许再教训我。”
“一定一定!”刘大姐夫指天发誓的,保证自己再也不犯糊涂。
*
话分两头,宋朗旭带着基础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翻看,而是把账本全都找了出来。
前头说过,宋父名下有七间铺子,大小不等,一直都是租出去吃租子。但是后来田产增加,地里的米粮如果卖给米商,要被狠狠压价,寻思着反正也是要卖,不如自家开个铺子卖,反正东西都是现成的,于是就开了米铺。
但是宋父厚道,当初就对铺子里做了规定,自家田里产的米粮,一概比市价便宜一文,以回馈乡邻。
这些旧事还是最近赵管家想起来,就会告诉他的。宋朗旭看的出来,赵管家是打算慢慢把家中的人情来往,都交给宋朗旭。赵管家是一腔无私,而有些人就是,人走茶凉,心怀鬼胎了。
宋朗旭想了想,又把赵管家叫了回来,问他要米铺本年的细账,赵管家眨眼,“米铺的细账还要等半月才能送来。”
“好,到时候赵叔记得第一时间送来,还有,赵叔我给你瞧个东西。”宋朗旭把一张写满字迹的白纸挪到赵叔面前。
第五章
这些年风调雨顺,地里收成一直不错,不说年年增产,但至少没有跌过,再加上铺子跟米粮都是自家的,成本少,运输便利,怎么铺子赚的钱还是不多呢?
赵管家再看纸上,把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的纯利润统计出来,就能清晰的看出来,利润其实是逐年减少的,先是少了五两十两,然后扩大到二十三十,最后变成五十上百。
赵管家拿纸的手不停抖动,几欲把白纸撕破,一口郁气憋在心头不上不下.....
“欺人太甚!”
“赵叔先别急,我们手里也没有证据,做生意本来也是有赔有赚,谁能打包票说自己,一文钱都不亏?所以账本上的完全不能算是证据。”宋朗旭再重新把账本合拢,“所以,还有些证据,需要赵叔去收集。”
赵管家一愣,不得不吞吞吐吐的说:“但是....现在米铺的掌柜,是大房夫人的表弟,沾了亲的。”事情要是闹大了,大房夫人再去求求情,摆摆长辈架子,作为晚辈的宋朗旭,自然只有吃亏理亏的份,可如果不闹大,对方能心甘情愿的把吃了的吐出来?
明明发现了自家铺子的蛀虫,偏偏还要忍气吞声,这都算什么事儿啊!
宋朗旭沉吟着,“这事我自有主张,赵叔先把证据收集完整,留在手里就算咱们最后不理,也要给对方一个教训。”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占的。
赵叔犹豫再三,终于还是离开。
宋朗旭重新把书本拿到案几上,有些事看起来是劣势,说不定又是优势呢!
*
赵管家出了房门后,先是安排了几个面生的人去宋记米铺门口盯着,然后自个在屋里生闷气。
他就想不明白了,这些人怎么不知道感恩呢!当初大房夫人的表弟,一家子穷的饭都吃不上,上门来打秋风,衣裳还带补丁呢!老爷正好撞上发了善心,见那人识文断字,才给安排了一个职位,再慢慢晋升成掌柜。
如果不是老爷,那人还不知道在哪儿喝西北风呢!
赵管家生完闷气,突然又想起一事,一骨碌爬起来去问石头:“石头,衙门最近送文书过来了吗?”
“最近官差没来过,要是来了我一准看的真真的。”石头回答。
赵管家不由得皱起眉头,老爷去世后,按照《户令》应该准备好一应资料,然后把名下的田产地产都更成二少爷的名字,虽然衙门办事拖沓,但也没有拖了几个月没办好的道理啊!
赵管家放心不下,于是悄默声的出门去,找了衙门里相熟的官差打听。尽管赵管家塞银子塞的爽快,对方说话还是支支吾吾的,不肯给个痛快话。
可是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赵管家明白了,这中间有人搞事啊!可是到底是谁呢?
这事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告知给二少爷的,宋朗旭听说后,只觉得果然如此。他放下笔,“我们在衙门没有说得上话的人吗?”
“这些人收银子爽快,办事可指望不上。”赵管家生气的说。
宋朗旭一时也没想到办法,他对衙门的事情不熟,只能指望赵管家用银钱大法开路,早点把契约办好。
但是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他开始认真搜索记忆,寻找解决的办法。
“......说起来,阿松兄弟前段时间倒是来找我托关系,想要在衙门谋个差事,不管干什么都行。我当时还说他总算想通了,先立身再谋求其他,说不准我以后还有求上门的时候呢!”
一段画面出现在脑中,当时的宋父一边穿外袍一边偏头笑着,对宋母说这话,窗外雪花飞舞,室内烧着炭盆,温暖如春。
宋朗旭抓住这缕思绪,迅速告诉赵管家,让他去找一找衙门最近有没有刚进去不久的,名字带松的人。
赵管家一听还有这等关系人物,咧开嘴笑了:“不管这人在哪个部门,总归是咱们老爷托关系送进去的人,只要他在其中缓和关系,办契约的事情就不难。”
“那可不一定。”宋朗旭淡淡的说,贫贱时相交的好友,在富贵后翻脸的数不胜数,因为对方见证了自己落魄的模样,成为永恒的黑历史。因为这事还要赵管家操办,所以宋朗旭耐心解释着:
“米铺掌柜不就是个现成例子?升米恩斗米仇的事可不少见。”
一提这个,赵管家也沉默了。
宋朗旭轻声说:“赵叔,我能信任的也只有你了。”
赵管家沉默,良久才回答:“好的,二少爷。”
*
清水县是个普通的县城,环山抱水,风景秀丽,更要紧的是,距离京城也才三百里,四舍五入就等于天子脚下,让居民也能吹嘘自己的出身。
因为如此,清水县的衙门也修的不错,青砖黑瓦,端正肃穆,从里面进出的官差们,昂首挺胸,自带一股高傲感,毕竟能吃上公家饭,在时人眼中的确值得骄傲。
陈松收拾好账册,再把桌面清理干净,跟同僚打过招呼后,打算出去用午饭,人刚走过墙角,突然撞见了一老一少正愁眉不展的在侧边小声说着什么。
陈松不欲听别人的家事,正要换个方向走,抬眼看到一个熟悉的少年面孔,此时这张脸孔透出无助和惶恐,扯着老人的衣角低声道:“赵叔,他们要是还不肯改契约,我们怎么办啊?”
“父去子继,天经地义的事儿!按照惯例也会办好的,不过最近衙门忙,多耽误几天而已。再说了,我们不是已经偷偷塞了银子吗?银子开路,总归能办好,旭少爷放宽心就好。”老人这么说。
陈松心里一动,仔细看老人的脸,莫不是他?
墙角,少年还是一副愁眉不展,格外担忧的样儿,他低低说了一句,“希望如此吧。”随即脸上表情转为庆幸和依赖,“爹爹去了,要不是赵叔你在,我都不晓得该怎么办才好。”
“这些都是我该做的,要不是当初宋老太爷收留,我骨头都该化灰了!”老人肃然道,“旭少爷别客气,都是我该做的。”说着老人回头一看,陈松即刻躲到柱子后面,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躲这么快。
老人又放缓声音,“这几天我没事就跑来衙门,多多督促,一旦办好契约,一定立刻告诉旭少爷。”
少年回答了什么,声音渐行渐远,没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陈松长吁一口气,这才从柱子后转身出来,双目低垂不知道在想什么,忽而转身又回了班房。
出了衙门口,宋朗旭跟赵管家一直走到街口,然后随意在外头寻了个馄饨摊子吃饭。
宋朗旭难得在外头吃饭,十分新奇,小口小口的咬着,店家做生意也很良心,汤鲜味美,每一口都能咬到实在的肉,汤也是大骨头熬煮的,火候十足。
赵管家捧着一碗汤有一搭没一搭的喝着,心里憋屈的很,想着从前,二少爷人虽笨但是心软,看见耕牛犁地都会可怜它辛苦,如今也不知道地,竟然生出这么多心眼来,连老爷的朋友也要试探,不肯直言寻求帮助。
可是闷了一会儿,又觉得有米铺的前车之鉴,加上丧父的打击,寻常人都要多长些心思,迅速成熟起来。二少爷还有妹妹要养,肩上担子重,一夜成熟也是正常的。
想通这一关节,赵管家又觉得可怜,就跟二少爷说过的,如今能信任的只有他了,他胆大充个长辈,以后定然要好生照顾二少爷跟三姑娘。
赵管家想明白了,迅速开始用饭,他多长个眼睛,就能多替他们看一眼。
第六章
“这是太阳。”
“这是月亮。”
“这是拒绝,这是承认。”
宋朗旭转动着手指,正在耐心教导宋朗月手语。宋朗月一点就透,很快就学的像模像样,把他的那点子手语存货全都掏了个干净。
宋朗旭也就上过两堂手语课,能记住一些基础就算不错了,仅有的库存被掏干了,他干脆跟妹妹约定,两个人重新琢磨一些手语出来,以后就这么比划。
好在语言本身的作用就是沟通,只要说话者跟听话者能懂,外在样式反而不重要,所以宋朗月兴致勃勃的,准备搞一些花俏复杂,外人都看不懂的样式出来,还专门订了一本册子用来记录,免得后来忘了。
“够了够了,别画那些复杂的样式,容易记不住。”宋朗旭连忙劝阻,画的太多,他都要记不住了。
宋朗月歪头,眼睛扑闪扑闪的,让他能很容易读出其他的含义,妹妹在说这些东西超简单的!怎么会记不住?
宋朗旭忍不住笑:“你当然能记住啦,可是手语最终还是要花嬷嬷,叶嬷嬷读懂才算啊,你看两个嬷嬷是不是都晕头了?”
叶嬷嬷上前凑趣:“老奴是有些记不住,姑娘受累,容老奴多花点时间来记。”
宋朗月再次眨着眼睛,这次的意思是好吧,她决定把手语改的简单些。哥哥说得对,嬷嬷们读不懂又有什么意思?
见妹妹改了主意,宋朗旭很欣慰,他又给朗月布置了五篇写大字的作业,让她慢慢练字,这才离开后院。
叶嬷嬷陪着写字,一边缓缓给三姑娘打着扇子,三姑娘现在性子沉得住,枯燥无趣的练字也不喊哭不喊累,半路也不叫停,非要等写完才肯休息。写完之后,二少爷还要抽空圈红,说那些写得好,鼓励姑娘继续练字。
叶嬷嬷好生羡慕,她没有识字的机会,能看着跟着学点,就受用不尽了。
宋朗旭回头一瞧,竟然是自家大姐!笑意顿时攀上嘴角。
宋朗雪打这条街经过,本来也是打算买点东西,不料竟然碰到弟弟,喜不自胜上去招呼,并且询问近况。
宋朗雪挽着妇人发髻,戴着碧玉簪,年轻的面容平添了三分端庄,笑的如同春风柔和,“旭哥儿!最近怎么样?”
“还不是老样子,一直在家读书,这次出来买了几本基础书。”宋朗旭举着手里的书册笑道。
两姐弟站在路边,都是说不完的话,你问我在家如何,我问你在夫家过的好不好,恨不得时间走的再慢些。只是时间终究不受人控制,没一会儿旁边的车夫就催促起来,宋朗雪不得不收起话头,“好了,既然这样,如今就好好在家读书,过段日子我再去看你。”
“嗯!”宋朗旭重重点头。
他跟大姐岁数差的多,小时候大姐带着长大的,只可惜一旦嫁人,大姐就成了别家主妇,连出门回娘家都要受限制。之前处理宋父的葬礼事宜,宋朗雪顶着婆家的反对,硬是留到最后,回去不知道受了多少排揎。心知大姐出门很难,他也只能装出期待的样子。
宋朗雪依依不舍的离开,走出老远还要掀开马车帘子回头看,直到弟弟的影子变成一个小黑点。
宋朗雪放下帘子,长吁短叹。宋家三个孩子都不是同母,但是彼此感情不错,再说父母去世后,留在世上的血脉亲人,也就只有这三个,宋朗雪当然会多上心。
宋朗旭追着马车多走了一段路,再抬头发现已经错过马车约定的地点,他抬头看路,原来他不知不觉走到了米粮街,正要找回去时,抬眼看街边招牌,宋记米铺的蓝色旗帜迎风招展,门口还摆着一筐筐白生生的大米面粉,二指宽的木招牌写着价格。
宋朗旭看着宋记的价格,再看看旁边的价位,眼睛不由自主眯了起来。
*
宋朗雪的夫家距离集市不远,公爹姓刘,是曾经宋父的同窗,不过宋父考上举人,而刘公爹徘徊在秀才之位上,多年不得寸进,好在家业颇丰,还能支撑他继续上进。
宋朗雪回了房间,正把糕饼拆开搭配着分好,刘家人口多,分东西也就有讲究,送礼如果送不好,光得罪人,效果比不送还差。
正分着,刘大姐夫推门而入,看到摆放的糕点直接上手就吃,含糊道:“吉祥糕饼的?味道还真不赖!”
宋朗雪一个不防,吓的胳膊一抖差点把茶壶扫下去,心脏砰砰直跳,好容易安定下来她才说:“对啊,我今儿去集市正好碰到旭哥儿,他硬要塞给我的,差点拿不了,正好分些给爹娘还有弟弟妹妹们。”
刘大姐夫一边大嚼红枣酥,一边眼睛骨碌碌的转,热情的说:“那旭哥儿最近怎么样啊?也不知道他吃不吃得饱,穿不穿的暖,可怜见的。你是大姐,没事可以多回去转转,看看弟弟妹妹,毕竟都是一家子骨肉,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宋朗雪狐疑:“你今儿转性了?之前我回娘家帮着做事,不过多留半天,你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如今倒是劝我多回去?”
“咳咳,以前那是我目光狭隘,脑子混沌,犯糊涂嘛!”刘大姐夫掩饰假咳,“被爹骂过了,这些日子我也想明白了,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多照顾照顾都是应该,怎么说也是咱们孩儿的小舅舅嘛!”
这话宋朗雪爱听,眼角眉梢挂上笑意,“这可是你说的!回头我真回娘家,不许再教训我。”
“一定一定!”刘大姐夫指天发誓的,保证自己再也不犯糊涂。
*
话分两头,宋朗旭带着基础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翻看,而是把账本全都找了出来。
前头说过,宋父名下有七间铺子,大小不等,一直都是租出去吃租子。但是后来田产增加,地里的米粮如果卖给米商,要被狠狠压价,寻思着反正也是要卖,不如自家开个铺子卖,反正东西都是现成的,于是就开了米铺。
但是宋父厚道,当初就对铺子里做了规定,自家田里产的米粮,一概比市价便宜一文,以回馈乡邻。
这些旧事还是最近赵管家想起来,就会告诉他的。宋朗旭看的出来,赵管家是打算慢慢把家中的人情来往,都交给宋朗旭。赵管家是一腔无私,而有些人就是,人走茶凉,心怀鬼胎了。
宋朗旭想了想,又把赵管家叫了回来,问他要米铺本年的细账,赵管家眨眼,“米铺的细账还要等半月才能送来。”
“好,到时候赵叔记得第一时间送来,还有,赵叔我给你瞧个东西。”宋朗旭把一张写满字迹的白纸挪到赵叔面前。
第五章
这些年风调雨顺,地里收成一直不错,不说年年增产,但至少没有跌过,再加上铺子跟米粮都是自家的,成本少,运输便利,怎么铺子赚的钱还是不多呢?
赵管家再看纸上,把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的纯利润统计出来,就能清晰的看出来,利润其实是逐年减少的,先是少了五两十两,然后扩大到二十三十,最后变成五十上百。
赵管家拿纸的手不停抖动,几欲把白纸撕破,一口郁气憋在心头不上不下.....
“欺人太甚!”
“赵叔先别急,我们手里也没有证据,做生意本来也是有赔有赚,谁能打包票说自己,一文钱都不亏?所以账本上的完全不能算是证据。”宋朗旭再重新把账本合拢,“所以,还有些证据,需要赵叔去收集。”
赵管家一愣,不得不吞吞吐吐的说:“但是....现在米铺的掌柜,是大房夫人的表弟,沾了亲的。”事情要是闹大了,大房夫人再去求求情,摆摆长辈架子,作为晚辈的宋朗旭,自然只有吃亏理亏的份,可如果不闹大,对方能心甘情愿的把吃了的吐出来?
明明发现了自家铺子的蛀虫,偏偏还要忍气吞声,这都算什么事儿啊!
宋朗旭沉吟着,“这事我自有主张,赵叔先把证据收集完整,留在手里就算咱们最后不理,也要给对方一个教训。”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占的。
赵叔犹豫再三,终于还是离开。
宋朗旭重新把书本拿到案几上,有些事看起来是劣势,说不定又是优势呢!
*
赵管家出了房门后,先是安排了几个面生的人去宋记米铺门口盯着,然后自个在屋里生闷气。
他就想不明白了,这些人怎么不知道感恩呢!当初大房夫人的表弟,一家子穷的饭都吃不上,上门来打秋风,衣裳还带补丁呢!老爷正好撞上发了善心,见那人识文断字,才给安排了一个职位,再慢慢晋升成掌柜。
如果不是老爷,那人还不知道在哪儿喝西北风呢!
赵管家生完闷气,突然又想起一事,一骨碌爬起来去问石头:“石头,衙门最近送文书过来了吗?”
“最近官差没来过,要是来了我一准看的真真的。”石头回答。
赵管家不由得皱起眉头,老爷去世后,按照《户令》应该准备好一应资料,然后把名下的田产地产都更成二少爷的名字,虽然衙门办事拖沓,但也没有拖了几个月没办好的道理啊!
赵管家放心不下,于是悄默声的出门去,找了衙门里相熟的官差打听。尽管赵管家塞银子塞的爽快,对方说话还是支支吾吾的,不肯给个痛快话。
可是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赵管家明白了,这中间有人搞事啊!可是到底是谁呢?
这事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告知给二少爷的,宋朗旭听说后,只觉得果然如此。他放下笔,“我们在衙门没有说得上话的人吗?”
“这些人收银子爽快,办事可指望不上。”赵管家生气的说。
宋朗旭一时也没想到办法,他对衙门的事情不熟,只能指望赵管家用银钱大法开路,早点把契约办好。
但是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他开始认真搜索记忆,寻找解决的办法。
“......说起来,阿松兄弟前段时间倒是来找我托关系,想要在衙门谋个差事,不管干什么都行。我当时还说他总算想通了,先立身再谋求其他,说不准我以后还有求上门的时候呢!”
一段画面出现在脑中,当时的宋父一边穿外袍一边偏头笑着,对宋母说这话,窗外雪花飞舞,室内烧着炭盆,温暖如春。
宋朗旭抓住这缕思绪,迅速告诉赵管家,让他去找一找衙门最近有没有刚进去不久的,名字带松的人。
赵管家一听还有这等关系人物,咧开嘴笑了:“不管这人在哪个部门,总归是咱们老爷托关系送进去的人,只要他在其中缓和关系,办契约的事情就不难。”
“那可不一定。”宋朗旭淡淡的说,贫贱时相交的好友,在富贵后翻脸的数不胜数,因为对方见证了自己落魄的模样,成为永恒的黑历史。因为这事还要赵管家操办,所以宋朗旭耐心解释着:
“米铺掌柜不就是个现成例子?升米恩斗米仇的事可不少见。”
一提这个,赵管家也沉默了。
宋朗旭轻声说:“赵叔,我能信任的也只有你了。”
赵管家沉默,良久才回答:“好的,二少爷。”
*
清水县是个普通的县城,环山抱水,风景秀丽,更要紧的是,距离京城也才三百里,四舍五入就等于天子脚下,让居民也能吹嘘自己的出身。
因为如此,清水县的衙门也修的不错,青砖黑瓦,端正肃穆,从里面进出的官差们,昂首挺胸,自带一股高傲感,毕竟能吃上公家饭,在时人眼中的确值得骄傲。
陈松收拾好账册,再把桌面清理干净,跟同僚打过招呼后,打算出去用午饭,人刚走过墙角,突然撞见了一老一少正愁眉不展的在侧边小声说着什么。
陈松不欲听别人的家事,正要换个方向走,抬眼看到一个熟悉的少年面孔,此时这张脸孔透出无助和惶恐,扯着老人的衣角低声道:“赵叔,他们要是还不肯改契约,我们怎么办啊?”
“父去子继,天经地义的事儿!按照惯例也会办好的,不过最近衙门忙,多耽误几天而已。再说了,我们不是已经偷偷塞了银子吗?银子开路,总归能办好,旭少爷放宽心就好。”老人这么说。
陈松心里一动,仔细看老人的脸,莫不是他?
墙角,少年还是一副愁眉不展,格外担忧的样儿,他低低说了一句,“希望如此吧。”随即脸上表情转为庆幸和依赖,“爹爹去了,要不是赵叔你在,我都不晓得该怎么办才好。”
“这些都是我该做的,要不是当初宋老太爷收留,我骨头都该化灰了!”老人肃然道,“旭少爷别客气,都是我该做的。”说着老人回头一看,陈松即刻躲到柱子后面,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躲这么快。
老人又放缓声音,“这几天我没事就跑来衙门,多多督促,一旦办好契约,一定立刻告诉旭少爷。”
少年回答了什么,声音渐行渐远,没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陈松长吁一口气,这才从柱子后转身出来,双目低垂不知道在想什么,忽而转身又回了班房。
出了衙门口,宋朗旭跟赵管家一直走到街口,然后随意在外头寻了个馄饨摊子吃饭。
宋朗旭难得在外头吃饭,十分新奇,小口小口的咬着,店家做生意也很良心,汤鲜味美,每一口都能咬到实在的肉,汤也是大骨头熬煮的,火候十足。
赵管家捧着一碗汤有一搭没一搭的喝着,心里憋屈的很,想着从前,二少爷人虽笨但是心软,看见耕牛犁地都会可怜它辛苦,如今也不知道地,竟然生出这么多心眼来,连老爷的朋友也要试探,不肯直言寻求帮助。
可是闷了一会儿,又觉得有米铺的前车之鉴,加上丧父的打击,寻常人都要多长些心思,迅速成熟起来。二少爷还有妹妹要养,肩上担子重,一夜成熟也是正常的。
想通这一关节,赵管家又觉得可怜,就跟二少爷说过的,如今能信任的只有他了,他胆大充个长辈,以后定然要好生照顾二少爷跟三姑娘。
赵管家想明白了,迅速开始用饭,他多长个眼睛,就能多替他们看一眼。
第六章
“这是太阳。”
“这是月亮。”
“这是拒绝,这是承认。”
宋朗旭转动着手指,正在耐心教导宋朗月手语。宋朗月一点就透,很快就学的像模像样,把他的那点子手语存货全都掏了个干净。
宋朗旭也就上过两堂手语课,能记住一些基础就算不错了,仅有的库存被掏干了,他干脆跟妹妹约定,两个人重新琢磨一些手语出来,以后就这么比划。
好在语言本身的作用就是沟通,只要说话者跟听话者能懂,外在样式反而不重要,所以宋朗月兴致勃勃的,准备搞一些花俏复杂,外人都看不懂的样式出来,还专门订了一本册子用来记录,免得后来忘了。
“够了够了,别画那些复杂的样式,容易记不住。”宋朗旭连忙劝阻,画的太多,他都要记不住了。
宋朗月歪头,眼睛扑闪扑闪的,让他能很容易读出其他的含义,妹妹在说这些东西超简单的!怎么会记不住?
宋朗旭忍不住笑:“你当然能记住啦,可是手语最终还是要花嬷嬷,叶嬷嬷读懂才算啊,你看两个嬷嬷是不是都晕头了?”
叶嬷嬷上前凑趣:“老奴是有些记不住,姑娘受累,容老奴多花点时间来记。”
宋朗月再次眨着眼睛,这次的意思是好吧,她决定把手语改的简单些。哥哥说得对,嬷嬷们读不懂又有什么意思?
见妹妹改了主意,宋朗旭很欣慰,他又给朗月布置了五篇写大字的作业,让她慢慢练字,这才离开后院。
叶嬷嬷陪着写字,一边缓缓给三姑娘打着扇子,三姑娘现在性子沉得住,枯燥无趣的练字也不喊哭不喊累,半路也不叫停,非要等写完才肯休息。写完之后,二少爷还要抽空圈红,说那些写得好,鼓励姑娘继续练字。
叶嬷嬷好生羡慕,她没有识字的机会,能看着跟着学点,就受用不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