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是一条心
在棋盘山的北部,往日里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之中,却在慢慢地被人开发。形成了一个个的村落,村落之间修筑着一条条的道路。然后慢慢地向棋盘山深处延伸。
村庄选择的地点非常隐蔽,道路也被密林覆盖。看上去与往日没有变化,那算是发现了这些庄子,也会把他们当成普通的村民。
但只要仔细一些便可发现几个特点。其一、这是兽人国的居民,他们向来喜欢游牧生活,这在山区定居便是异常。
其二、这些人以青年男女为主,青年都非常壮实,看上去都是军人。其三、每一个村庄都有暗中建有大量的物资储备仓库。其四、道路都比较宽阔,对于山区村寨来说根本就不需要。
可惜这一切并没有被大夏发现,也没有被棋盘山南部的大夏百姓发现。虽然在积极备战,但他们仍然生活在安定详和的气氛之中,并不知道危险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凉州战事的消息传到了大夏皇城,让原本焦头烂额的皇帝夏武烈更是不知如何应对。复杂的政务军务涉及到无数人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方势力角逐争斗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过。不管帝王如何勤政,如何贤明,总有很多纰漏之处。
皇族九百九十九封王,功臣九千封候,封地大至州府,小至县乡。三十六州,三百六十五府,县治无数,吏员如过江之鲫。大夏皇朝养兵亿万之数。国力虽然强盛,但费用无数,均需从百姓身上取得。
再加上地方豪强、官府、族耗和勋贵盘剥,百姓生活并不宽裕。吏治差些的州府,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夏朝疆域辽阔,就算治理再清明,也有很多失去监管的区域。
军政大员每天都盯着要钱要物。这些年入不敷出,已经连续提高税率也无法弥补空缺。
他们也很清楚如果再提高税赋必将引起民变,可唯有提高赋税一途才能解决问题。
殿议中大臣们要户部拿出一个开源节流的办法。户部只能拿几项大开支做文章。第一限制吏员队伍的扩大。第二减少军费的支出。第三压缩封国皇族和勋贵的待遇。而这个方案还没有提出来,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户部。
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户部根本就没有这能力。各地要员、皇族勋贵、军方都出面干涉,甚至要罢免户部尚书侯义。侯义只能闭门不出等待圣裁,听天由命。
夏武烈有一个耳目鹰扬卫监视整个大夏皇朝,关于侯义的议论早就通过鹰扬卫传递到了夏武烈的手上,夏武烈看着密报头疼地按了按太阳穴。他支持侯义的观点,却不敢按他的想法来实施。虽然他贵为大夏皇帝,但权力却受到很多的制约。
大夏朝传承了几千年,皇权却日益受到限制,他这个皇帝最终变成了一个各方利益的裁决者。他心中很清楚,任何改革没有强权是无法推行得了的,但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强权。
六年前接连天生异象。道门传言:万年大劫将至天下大乱,群魔降世乱国,夏王朝将灭。虽然心中不信,却也不能不小心防范。作为帝王当然清楚乱从什么地方开始,他应该怎样做才能守好这个帝国。
一个国家最难的管理就是人心,把儒、道、佛三教尊为国教就是要通过三教替皇朝来管理人心。然而从道门传出万年大劫之言,他突然发现三教与他已经不是一条心了,这让他心中越来越不安。
这传言一出,大夏朝的人心已经散了一半。如果儒门和佛门也有同样的传言,就意味着大夏朝的人心就全散了。在此时他才意识到昔日大夏皇朝对三大圣教的宽厚是养虎为患。
他一直在思考着应对之策,思来想去最终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要内修文治,外彰武力。重新树立大夏国的威望,心中也开始盘算如何削弱三大圣教在百姓中的影响力,亡羊补牢希望为时未晚。
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同意再增加赋税,心中很清楚再这样下去大夏帝国将失了民心。他不敢采纳侯义的建言就是怕失了文臣武将及皇族勋贵的拥护之心,民心和勋贵的拥护才是大夏国的根基。所以未免患得患失起来。
可是帝国的财政更不能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帝国一夜之间就有可能崩溃。这个问题已经朝议了很多次了,朝臣们都拿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麻烦。
他用手指击打着御案,再一次疏理了一下。国家财政出现问题跟他登基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有关系,他不是昏君,心里还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侯义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忠臣,这些问题侯义都分析得很清楚。在侯义提出三点策论之前他提出过开征商税,也被朝臣反对。商路几乎都把持在皇族和贵族的手中,开征商税就是从他们手中拿钱,他们能同意?
所以侯义不得不把目光盯在了节流上,三点策论并没有问题,仍然是因为动了大家的利益,才被朝臣反对。他们这群人根本就不顾国家利益,只想着那些私利。
儒、道、佛三门与他不再是一条心,皇族勋贵满朝文武也不跟他一条心。内政乱象已生,外敌又要入侵,难道大夏帝国真的要灭亡了?祖宗几千年的江山要在他的手上毁了?夏武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语地看着殿外。
“还是先从疴员和州军动手吧。裁军裁员势在必行。”夏武烈咬了咬牙喃喃地说道。皇族和勋贵动不得,但州军和文职疴员还是能动的。
他早就有这样的打算了,州军战力平常,数量庞大但费用却是不低,足足占了军费支出的三成有余。常备军裁撤一半,支出便可省下一半。留下来的常备军也得屯田,这样更可省下两成的支出,这可是一笔巨大的钱财。
“陛下,朝臣们已经上朝。”秘书监太监走了进来恭敬地行礼。
“上朝吧。”夏武烈无奈地起身朝大殿而去。因为侯义之事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参加朝议了,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愿意去面对朝臣。现在心中有了决定,也便能去看看大臣们如何反对。
夏武烈走上大殿,端坐在龙椅上。众臣跪拜齐呼万岁,夏武烈示意他们平身。
“各位朝臣有事奏事,无事退朝。”秘书监大监拉着长音。
“臣有本奏。”户部尚书侯义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臣奉陛下之令提请议节流一案......”侯义居家数日思虑再三还是冒死进谏。
村庄选择的地点非常隐蔽,道路也被密林覆盖。看上去与往日没有变化,那算是发现了这些庄子,也会把他们当成普通的村民。
但只要仔细一些便可发现几个特点。其一、这是兽人国的居民,他们向来喜欢游牧生活,这在山区定居便是异常。
其二、这些人以青年男女为主,青年都非常壮实,看上去都是军人。其三、每一个村庄都有暗中建有大量的物资储备仓库。其四、道路都比较宽阔,对于山区村寨来说根本就不需要。
可惜这一切并没有被大夏发现,也没有被棋盘山南部的大夏百姓发现。虽然在积极备战,但他们仍然生活在安定详和的气氛之中,并不知道危险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凉州战事的消息传到了大夏皇城,让原本焦头烂额的皇帝夏武烈更是不知如何应对。复杂的政务军务涉及到无数人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方势力角逐争斗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过。不管帝王如何勤政,如何贤明,总有很多纰漏之处。
皇族九百九十九封王,功臣九千封候,封地大至州府,小至县乡。三十六州,三百六十五府,县治无数,吏员如过江之鲫。大夏皇朝养兵亿万之数。国力虽然强盛,但费用无数,均需从百姓身上取得。
再加上地方豪强、官府、族耗和勋贵盘剥,百姓生活并不宽裕。吏治差些的州府,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夏朝疆域辽阔,就算治理再清明,也有很多失去监管的区域。
军政大员每天都盯着要钱要物。这些年入不敷出,已经连续提高税率也无法弥补空缺。
他们也很清楚如果再提高税赋必将引起民变,可唯有提高赋税一途才能解决问题。
殿议中大臣们要户部拿出一个开源节流的办法。户部只能拿几项大开支做文章。第一限制吏员队伍的扩大。第二减少军费的支出。第三压缩封国皇族和勋贵的待遇。而这个方案还没有提出来,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户部。
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户部根本就没有这能力。各地要员、皇族勋贵、军方都出面干涉,甚至要罢免户部尚书侯义。侯义只能闭门不出等待圣裁,听天由命。
夏武烈有一个耳目鹰扬卫监视整个大夏皇朝,关于侯义的议论早就通过鹰扬卫传递到了夏武烈的手上,夏武烈看着密报头疼地按了按太阳穴。他支持侯义的观点,却不敢按他的想法来实施。虽然他贵为大夏皇帝,但权力却受到很多的制约。
大夏朝传承了几千年,皇权却日益受到限制,他这个皇帝最终变成了一个各方利益的裁决者。他心中很清楚,任何改革没有强权是无法推行得了的,但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强权。
六年前接连天生异象。道门传言:万年大劫将至天下大乱,群魔降世乱国,夏王朝将灭。虽然心中不信,却也不能不小心防范。作为帝王当然清楚乱从什么地方开始,他应该怎样做才能守好这个帝国。
一个国家最难的管理就是人心,把儒、道、佛三教尊为国教就是要通过三教替皇朝来管理人心。然而从道门传出万年大劫之言,他突然发现三教与他已经不是一条心了,这让他心中越来越不安。
这传言一出,大夏朝的人心已经散了一半。如果儒门和佛门也有同样的传言,就意味着大夏朝的人心就全散了。在此时他才意识到昔日大夏皇朝对三大圣教的宽厚是养虎为患。
他一直在思考着应对之策,思来想去最终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要内修文治,外彰武力。重新树立大夏国的威望,心中也开始盘算如何削弱三大圣教在百姓中的影响力,亡羊补牢希望为时未晚。
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同意再增加赋税,心中很清楚再这样下去大夏帝国将失了民心。他不敢采纳侯义的建言就是怕失了文臣武将及皇族勋贵的拥护之心,民心和勋贵的拥护才是大夏国的根基。所以未免患得患失起来。
可是帝国的财政更不能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帝国一夜之间就有可能崩溃。这个问题已经朝议了很多次了,朝臣们都拿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麻烦。
他用手指击打着御案,再一次疏理了一下。国家财政出现问题跟他登基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有关系,他不是昏君,心里还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侯义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忠臣,这些问题侯义都分析得很清楚。在侯义提出三点策论之前他提出过开征商税,也被朝臣反对。商路几乎都把持在皇族和贵族的手中,开征商税就是从他们手中拿钱,他们能同意?
所以侯义不得不把目光盯在了节流上,三点策论并没有问题,仍然是因为动了大家的利益,才被朝臣反对。他们这群人根本就不顾国家利益,只想着那些私利。
儒、道、佛三门与他不再是一条心,皇族勋贵满朝文武也不跟他一条心。内政乱象已生,外敌又要入侵,难道大夏帝国真的要灭亡了?祖宗几千年的江山要在他的手上毁了?夏武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语地看着殿外。
“还是先从疴员和州军动手吧。裁军裁员势在必行。”夏武烈咬了咬牙喃喃地说道。皇族和勋贵动不得,但州军和文职疴员还是能动的。
他早就有这样的打算了,州军战力平常,数量庞大但费用却是不低,足足占了军费支出的三成有余。常备军裁撤一半,支出便可省下一半。留下来的常备军也得屯田,这样更可省下两成的支出,这可是一笔巨大的钱财。
“陛下,朝臣们已经上朝。”秘书监太监走了进来恭敬地行礼。
“上朝吧。”夏武烈无奈地起身朝大殿而去。因为侯义之事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参加朝议了,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愿意去面对朝臣。现在心中有了决定,也便能去看看大臣们如何反对。
夏武烈走上大殿,端坐在龙椅上。众臣跪拜齐呼万岁,夏武烈示意他们平身。
“各位朝臣有事奏事,无事退朝。”秘书监大监拉着长音。
“臣有本奏。”户部尚书侯义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臣奉陛下之令提请议节流一案......”侯义居家数日思虑再三还是冒死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