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章.掷弹筒发威
1。
三四个鬼子躲在沙袋后面,随时用手电筒对着前面几十米范围内进行照射,防守得很是严密。
小三一看,想溜过警戒哨后再去袭击鬼子宿营的地方不太现实,本来打掉警戒哨应该不难,但是这开火了还去偷袭个屁呀,全部鬼子都爬起来,自己这二十多号人能不能安全撤退都成问题,如果不打掉警戒哨,手榴弹又扔不了这么远。
他想了一下,手榴弹不行,不是还带着掷弹筒吗?本来还不打算带掷弹筒的,夜里掷弹筒不好用,距离不容易测准,但是现在距离这么近,又是面目标,不可能打不中吧,心里就暗暗庆幸把四具掷弹筒都带来了。
小三悄悄从小丘陵摸下来,就和周军需官几个班长商量:鬼子防守严密,宿营地四周都布置了警戒哨,放在几十米外,扔手榴弹是不成了,军需官你们就用掷弹筒给鬼子好好招呼,我们就负责掩护你们,把带的掷榴弹都给打出去。
定下来后,大家就往后面撤退,找了一个地势稍微高一点的大丘陵后,周军需官他们四具掷弹筒找好各自的发射地点,就开始测距这些,这里距离鬼子的宿营地点也就150米左右,而敌人又是这么大的面目标,也就不存在谁打歪了的问题,只要对着那一块儿不断的发射就行了,只要瞄准鬼子宿营地的中间,误差20米都没问题。
小三就跑过去轻声对周军需官说:周大叔,你就专门负责炸那两栋木房子,带了燃烧弹没有?争取给他们把房子点燃。
周军需官点点头:燃烧弹我们带了的。
说完,周军需官就亲手往掷弹筒里面放了一枚燃烧弹,然后一拉发射机,这枚燃烧弹就飞过150米远,落在一栋木房子边缘,地下的杂草灌木一下子就被点燃,四散的火星也把帐篷点燃,这样鬼子的宿营地就清清楚楚看得见了,也便于其他三具掷弹筒瞄准目标发射。
周军需官平时带掷弹筒的时候都是单人操作,这时候他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副射手,既帮他提着一箱掷榴弹,又配合他发射。
掷弹筒既可以单人操作也可以双人操作,一般单人操作时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0发,双人操作每分钟40发。
为什么掷弹筒双人操作的时候,发射速度要比单人操作的时候快一倍呢?原因很简单,发射时这掷弹筒手的左手扶着掷弹筒,右手要负责拉发射机,如果一个人发射的时候,左手是不能动的,右手拉了发射机之后,要去拿另外一颗掷榴弹,身子还不能动作太大,不能影响左手扶着的掷弹筒对准的方向和发射的角度,右手拿起一颗掷榴弹放入掷弹筒的筒口后,右手又去拉发射机上的皮带,这枚掷榴弹就发射出去了。但是双人操作的时候就方便的多了,掷弹筒手左手扶着掷弹筒,右手就负责拉发射机,副射手就负责往掷弹筒的筒口不断放入掷榴弹,这样两人配合起来发射速度就快多了。
随着周军需官这一枚掷榴弹点燃了鬼子宿营地的一角,老李头根生和另外一个队员的三具掷弹筒也跟着开始发射起来,他们发射的都是高爆杀伤弹,这么大一块面积,没有一颗算打偏了。鬼子宿营地那里一下子乱了起来,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对着这边的鬼子警戒哨,虽然掷弹筒发射征候轻微,但也谈不上是无烟无光无声,所以这边持续不断的发射声和闪烁的火光,就被警戒哨的鬼子发现了,但是离着100多米远,鬼子的手电筒根本照不到任何人影,但是架在那里的歪把子还是往这边开始扫射起来,当然没有任何效果可言,因为周军需官他们都在这个大丘陵的反斜面发射的。警戒哨里面带岗的一名鬼子伍长,眼见机枪没有对掷弹筒的发射产生丝毫影响,就果断提着三八大盖带着另外两名鬼子往这边冲了过来,可是他们是背对着火光往这边跑,身体的轮廓就暴露在已经越燃越大的火光中,小三瞄准冲在最前面的鬼子伍长两枪就把他撂倒了,另外两个鬼子也被其他队员给打死了,至于那挺鬼子的歪把子没人去管他,反正瞎打也没有威胁。
2。
这一口气,四个掷弹筒小组近一分钟足足打了80枚掷榴弹,睡在这里的上百鬼子伤了很多,真正被炸死的倒不多,原因很简单,鬼子都是搭的单兵帐篷,人都是在地面上铺着雨衣睡的,这89式掷榴弹都是触发引信,落地后就爆炸,没有空炸的,除非掷榴弹刚好落在身边,否则的话,距离稍微一远,处于弹片分散的安全夹角内的鬼子就不会受伤,因为相当于鬼子一开始都是趴在地面的,只是遭受突然袭击之后,慌乱中爬起来的鬼子吃了大亏,最大的伤亡就出现在头两轮掷弹筒上,一直趴在地下的倒活了下来。
小三也不恋战,马上下令赶紧后撤,因为这里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岗楼里面的鬼子和伪军以及堑壕里面的伪军肯定早就惊醒了,这岗楼里面还有一挺民二四重机枪,又加强了一挺九二式重机枪,他们一定要在岗楼里面敌人作出反应之前跑远一点,果然岗楼里面的便携式探照灯就开始对着右边山壁照射过来,就发现了正弯腰快步跑向鹰嘴石方向的背嵬队员,机枪就“哒哒哒”的叫了起来,正好被探照灯罩住的后面两名队员就被撂倒了,小三赶紧叫大家先趴下,避过鬼子机枪的扫射再说。
蛮牛他们三个机枪小组从岗楼后面的爆炸声一响起就做好了战斗准备,一见岗楼里面的重机枪开火了,蛮牛就立即开令开火吸引敌人重机枪的注意力,两挺捷克式打岗楼二楼的民二四,一挺就打三楼的九二式,果然这边山坡上突然出现的三挺机枪,一下子就让岗楼里面的两挺机枪转移了火力,小三就指挥大家赶紧又往那边跑。
小三他们贴着山壁往蛮牛他们那边又跑了一截,岗楼里面的两挺重机枪把蛮牛他们的三挺轻机枪压制住以后,又调过来扫射小三他们,又把小三他们给按住动弹不得了。
小三知道不能在这里多耽搁时间,这鬼子要是赶上来咬住他们就很难摆脱了,现在躲在丘陵后面是能避开探照灯的照射,岗楼里面的机枪也打不到,但是他们也没办法跑出丘陵的遮挡往回撤,越拖越危险,这时候小三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他就问周军需官:有没有烟雾弹?
周军需官就说:这黑灯瞎火的,谁知道有没有烟雾弹。
这掷榴弹有杀伤弹、烟雾弹、燃烧弹、毒气弹等,每种都是有不同的弹带涂色,夜里靠摸是摸不出来的,必须要看涂色。
小三就问:谁带了手电筒的,赶快拿出来。
结果周军需官自己带了手电筒的,然后四个掷弹筒小组的人,就把剩余的掷榴弹拿出来一个一个的查看,因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八发装的掷榴弹装具,而发射的时候他们首先用的是装掷榴弹的木弹箱,日军掷弹筒手的发射顺序也是这样,身上装具里面的掷榴弹是最后发射的。结果真还让他们找到了一枚烟雾弹,周军需官就接过这枚烟雾弹,放进掷弹筒里面,把它发射到岗楼前面,一分多钟后,白色的烟雾就升腾起来笼罩着岗楼,烟雾不算太浓密,但是在夜里已经足够有效了,小三赶紧下令,趁这会儿工夫,赶快跑到蛮牛他们那边。
岗楼里面的机枪手凭着记忆在射击,这与其说是在射击,不如说是在吓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背嵬队留在原地不敢跑,这又怎么可能?
大家一溜烟跑到蛮牛他们那里,两个副射手就在那里招呼:一个一个贴着边上过,小心点。
原来他们挖的掩体前面地上已经被他们设置了很多诡雷,就是用手榴弹加木棍绳索制作的简易绊发雷,到时候这些绊发雷将起到迟滞敌人追击的作用。
小三他们就一个一个地贴着山壁从蛮牛他们后面跑过去,眼见着岗楼里面的机枪也停了,蛮牛就说:鬼子追上来了。
果然从鬼子宿营地那边,已经赶过来一大片鬼子,小三就让蛮牛他们也把机枪收了赶紧转移,这时候不能犹豫。
等烟雾散去,前面两处地方都已经找不到背嵬队的踪影了,岗楼上的探照灯,就能到处照射着,希望找到背嵬队。
遭到夜袭的两个步兵小队匆忙组织起来四五十人展开追击,可是在敌人的逃窜方向接连碰响地雷,这夜里排雷又慢效果也不好,小田切松介大尉听到报告也无计可施,只好下令收兵。
小田切中队遭受的夜袭带来了十多人阵亡,受伤的更是多达三十多人,加上白天的损失,两个小队才一百多号人,战损大半!
这吃了大亏,攻打龙王洞又毫无进展,小田切松介大尉怎么办?
凉拌!抗日战场上,除了四四年四五年外的绝大多数时间,日军都占据上风,但是他们也从来没有真正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怎么办?从军部到下面的大队,最后的选择都是凉拌。
三四个鬼子躲在沙袋后面,随时用手电筒对着前面几十米范围内进行照射,防守得很是严密。
小三一看,想溜过警戒哨后再去袭击鬼子宿营的地方不太现实,本来打掉警戒哨应该不难,但是这开火了还去偷袭个屁呀,全部鬼子都爬起来,自己这二十多号人能不能安全撤退都成问题,如果不打掉警戒哨,手榴弹又扔不了这么远。
他想了一下,手榴弹不行,不是还带着掷弹筒吗?本来还不打算带掷弹筒的,夜里掷弹筒不好用,距离不容易测准,但是现在距离这么近,又是面目标,不可能打不中吧,心里就暗暗庆幸把四具掷弹筒都带来了。
小三悄悄从小丘陵摸下来,就和周军需官几个班长商量:鬼子防守严密,宿营地四周都布置了警戒哨,放在几十米外,扔手榴弹是不成了,军需官你们就用掷弹筒给鬼子好好招呼,我们就负责掩护你们,把带的掷榴弹都给打出去。
定下来后,大家就往后面撤退,找了一个地势稍微高一点的大丘陵后,周军需官他们四具掷弹筒找好各自的发射地点,就开始测距这些,这里距离鬼子的宿营地点也就150米左右,而敌人又是这么大的面目标,也就不存在谁打歪了的问题,只要对着那一块儿不断的发射就行了,只要瞄准鬼子宿营地的中间,误差20米都没问题。
小三就跑过去轻声对周军需官说:周大叔,你就专门负责炸那两栋木房子,带了燃烧弹没有?争取给他们把房子点燃。
周军需官点点头:燃烧弹我们带了的。
说完,周军需官就亲手往掷弹筒里面放了一枚燃烧弹,然后一拉发射机,这枚燃烧弹就飞过150米远,落在一栋木房子边缘,地下的杂草灌木一下子就被点燃,四散的火星也把帐篷点燃,这样鬼子的宿营地就清清楚楚看得见了,也便于其他三具掷弹筒瞄准目标发射。
周军需官平时带掷弹筒的时候都是单人操作,这时候他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副射手,既帮他提着一箱掷榴弹,又配合他发射。
掷弹筒既可以单人操作也可以双人操作,一般单人操作时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0发,双人操作每分钟40发。
为什么掷弹筒双人操作的时候,发射速度要比单人操作的时候快一倍呢?原因很简单,发射时这掷弹筒手的左手扶着掷弹筒,右手要负责拉发射机,如果一个人发射的时候,左手是不能动的,右手拉了发射机之后,要去拿另外一颗掷榴弹,身子还不能动作太大,不能影响左手扶着的掷弹筒对准的方向和发射的角度,右手拿起一颗掷榴弹放入掷弹筒的筒口后,右手又去拉发射机上的皮带,这枚掷榴弹就发射出去了。但是双人操作的时候就方便的多了,掷弹筒手左手扶着掷弹筒,右手就负责拉发射机,副射手就负责往掷弹筒的筒口不断放入掷榴弹,这样两人配合起来发射速度就快多了。
随着周军需官这一枚掷榴弹点燃了鬼子宿营地的一角,老李头根生和另外一个队员的三具掷弹筒也跟着开始发射起来,他们发射的都是高爆杀伤弹,这么大一块面积,没有一颗算打偏了。鬼子宿营地那里一下子乱了起来,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对着这边的鬼子警戒哨,虽然掷弹筒发射征候轻微,但也谈不上是无烟无光无声,所以这边持续不断的发射声和闪烁的火光,就被警戒哨的鬼子发现了,但是离着100多米远,鬼子的手电筒根本照不到任何人影,但是架在那里的歪把子还是往这边开始扫射起来,当然没有任何效果可言,因为周军需官他们都在这个大丘陵的反斜面发射的。警戒哨里面带岗的一名鬼子伍长,眼见机枪没有对掷弹筒的发射产生丝毫影响,就果断提着三八大盖带着另外两名鬼子往这边冲了过来,可是他们是背对着火光往这边跑,身体的轮廓就暴露在已经越燃越大的火光中,小三瞄准冲在最前面的鬼子伍长两枪就把他撂倒了,另外两个鬼子也被其他队员给打死了,至于那挺鬼子的歪把子没人去管他,反正瞎打也没有威胁。
2。
这一口气,四个掷弹筒小组近一分钟足足打了80枚掷榴弹,睡在这里的上百鬼子伤了很多,真正被炸死的倒不多,原因很简单,鬼子都是搭的单兵帐篷,人都是在地面上铺着雨衣睡的,这89式掷榴弹都是触发引信,落地后就爆炸,没有空炸的,除非掷榴弹刚好落在身边,否则的话,距离稍微一远,处于弹片分散的安全夹角内的鬼子就不会受伤,因为相当于鬼子一开始都是趴在地面的,只是遭受突然袭击之后,慌乱中爬起来的鬼子吃了大亏,最大的伤亡就出现在头两轮掷弹筒上,一直趴在地下的倒活了下来。
小三也不恋战,马上下令赶紧后撤,因为这里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岗楼里面的鬼子和伪军以及堑壕里面的伪军肯定早就惊醒了,这岗楼里面还有一挺民二四重机枪,又加强了一挺九二式重机枪,他们一定要在岗楼里面敌人作出反应之前跑远一点,果然岗楼里面的便携式探照灯就开始对着右边山壁照射过来,就发现了正弯腰快步跑向鹰嘴石方向的背嵬队员,机枪就“哒哒哒”的叫了起来,正好被探照灯罩住的后面两名队员就被撂倒了,小三赶紧叫大家先趴下,避过鬼子机枪的扫射再说。
蛮牛他们三个机枪小组从岗楼后面的爆炸声一响起就做好了战斗准备,一见岗楼里面的重机枪开火了,蛮牛就立即开令开火吸引敌人重机枪的注意力,两挺捷克式打岗楼二楼的民二四,一挺就打三楼的九二式,果然这边山坡上突然出现的三挺机枪,一下子就让岗楼里面的两挺机枪转移了火力,小三就指挥大家赶紧又往那边跑。
小三他们贴着山壁往蛮牛他们那边又跑了一截,岗楼里面的两挺重机枪把蛮牛他们的三挺轻机枪压制住以后,又调过来扫射小三他们,又把小三他们给按住动弹不得了。
小三知道不能在这里多耽搁时间,这鬼子要是赶上来咬住他们就很难摆脱了,现在躲在丘陵后面是能避开探照灯的照射,岗楼里面的机枪也打不到,但是他们也没办法跑出丘陵的遮挡往回撤,越拖越危险,这时候小三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他就问周军需官:有没有烟雾弹?
周军需官就说:这黑灯瞎火的,谁知道有没有烟雾弹。
这掷榴弹有杀伤弹、烟雾弹、燃烧弹、毒气弹等,每种都是有不同的弹带涂色,夜里靠摸是摸不出来的,必须要看涂色。
小三就问:谁带了手电筒的,赶快拿出来。
结果周军需官自己带了手电筒的,然后四个掷弹筒小组的人,就把剩余的掷榴弹拿出来一个一个的查看,因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八发装的掷榴弹装具,而发射的时候他们首先用的是装掷榴弹的木弹箱,日军掷弹筒手的发射顺序也是这样,身上装具里面的掷榴弹是最后发射的。结果真还让他们找到了一枚烟雾弹,周军需官就接过这枚烟雾弹,放进掷弹筒里面,把它发射到岗楼前面,一分多钟后,白色的烟雾就升腾起来笼罩着岗楼,烟雾不算太浓密,但是在夜里已经足够有效了,小三赶紧下令,趁这会儿工夫,赶快跑到蛮牛他们那边。
岗楼里面的机枪手凭着记忆在射击,这与其说是在射击,不如说是在吓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背嵬队留在原地不敢跑,这又怎么可能?
大家一溜烟跑到蛮牛他们那里,两个副射手就在那里招呼:一个一个贴着边上过,小心点。
原来他们挖的掩体前面地上已经被他们设置了很多诡雷,就是用手榴弹加木棍绳索制作的简易绊发雷,到时候这些绊发雷将起到迟滞敌人追击的作用。
小三他们就一个一个地贴着山壁从蛮牛他们后面跑过去,眼见着岗楼里面的机枪也停了,蛮牛就说:鬼子追上来了。
果然从鬼子宿营地那边,已经赶过来一大片鬼子,小三就让蛮牛他们也把机枪收了赶紧转移,这时候不能犹豫。
等烟雾散去,前面两处地方都已经找不到背嵬队的踪影了,岗楼上的探照灯,就能到处照射着,希望找到背嵬队。
遭到夜袭的两个步兵小队匆忙组织起来四五十人展开追击,可是在敌人的逃窜方向接连碰响地雷,这夜里排雷又慢效果也不好,小田切松介大尉听到报告也无计可施,只好下令收兵。
小田切中队遭受的夜袭带来了十多人阵亡,受伤的更是多达三十多人,加上白天的损失,两个小队才一百多号人,战损大半!
这吃了大亏,攻打龙王洞又毫无进展,小田切松介大尉怎么办?
凉拌!抗日战场上,除了四四年四五年外的绝大多数时间,日军都占据上风,但是他们也从来没有真正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怎么办?从军部到下面的大队,最后的选择都是凉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