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报纸发行
  “我准备做一首劝学,因为刚开报纸,不宜惹得天下才子为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们看怎么样?”杨元良念了出来。
  众人细细品味之后,鱼英颜说到:“这首诗,看似普通,蕴含大道理,说出了读书人的艰辛,与人向善,粗粗一读没有半点味道,却越是品嚼越是香甜,我看这个可以传世千年了。”
  “鱼妇人说的真好,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首诗的确是这样,初读没有半点味道,细细品尝之后才能看出侯爷的良苦用心,我们报纸开版,不宜招惹太多是非,用这个作为头版诗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我当年何尝不是三更灯火五更的鸡,就为了出人头地,拼命的读书,如今听见侯爷佳作,触景生情,忍不住伤心往事啊!”这个人真的哭出来了。
  “侯爷大作必定一鸣惊人,我们大家也有努力写出高水准的诗词,不要落了侯爷的脸面!”蒋大胖十分的会说话,这些人吼道:“有侯爷在我们身边,我们一定不辜负侯爷的期望。”
  安排好了事情之后,杨元良就去写农业知识了,这次为了董生,就写的种蘑菇,怎么用最小的代价,种出更多更好的蘑菇,解决粮食问题。
  杨元良写好了这个之后,觉得不够,然后又在后面加上了几道菜谱,教导老百姓怎么吃蘑菇,不然蘑菇种出来之后,老百姓弄不好,不愿意吃,这个问题可就打了。
  商量好了报社的事情之后,杨元良就去找姚劲,姚劲给报纸的定价出来了,十二文钱一张,这还是广州的出厂价格,现在杨元良不要报社亏钱,这个钱就必须要读者出。
  杨元良来到姚劲的办公室中,姚劲旁边依旧是红袖添香,杨元良还是自己拉过板凳做下,就对姚劲说到:“这次的人选我都已经找好了,我们报纸,第一次我决定多印一点,弄它一百万分你看怎么样?”
  姚劲没有放下笔,一边写字一边说道:“我看你弄两百万份都不多,大辰皇朝有万万人口,读书人有百分之一,这就是一百万人了,还有周边几个国家,南洋那边,都是可以消耗这些报纸的人,你第一版他们肯定是抢着要,但是这个第二版,就不行了,你大约是七十万份就好了。”
  “多出来了商贾承担损失了,这次我们不退货了对吗?”姚劲说到:“当然是不退货了,这次我和他们说清楚了,全都是出厂价格给他们,爱卖多少就卖多少,我们不管,一切都给他们弄了,我们只要赚钱就行了,不过你要准备十万份出来,我要送人,送到你的农庄里面,送到战士们的手中。”
  杨元良说到:“我懂你的意思了,我估计一百万份就行了,这样吧我准备一百五十份,第二版缩减成为六十万份,五天一张报。”
  “姚劲这个时候放下笔,看着杨元良说到:“这个好东西,你早就该给弄起来了,你不知道,当年我看这个报纸对你是有多崇拜,认识你之后,才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人,不过别人不知道,外面都给你神话了。”
  杨元良一笑:“你别扯那些没有用的了,你给我的账和钱算好,我都不知道我自己有多少钱了,现在我们的矿石够用吗?马向前可是找我几次了,都被我给撵回去了,我也变不出来矿石,全都指望你了。”
  “肯定是不够用的,不过现在维持日常的开销还是可以的,就是铜矿涨价太厉害了,我们的子弹是不是可以仿造南洋弄铁壳的出来,霰弹枪根本就不要铜壳的子弹,铁壳完全够用了!”姚劲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杨元良摇头:“不行,还是要用铜,用铁以后的消耗更大,南洋现在已经在开矿了,不要三年我们直接从南洋运子弹过来,那边的硫磺多,制作成本比我们这边低廉,再熬一段时间就好了,现在算是我们最为困难的时期,不能弄这些东西出来。”
  “那行,我就是给你弄铜,现在老百姓手中都没有铜钱了,我还要去别的地方弄,我手中的现银也没有多少了,我准备出售一点澳洲的土地,你看看行吗?”姚劲问杨元良的意思。
  “我们的破旧机械我给统计出来,放在厂房里面都要生锈了,你顺道也给卖掉,不过你注意下卖家,我不想要卖给八达商会的某些人,顺道这次看看能不能做局坑他们一下,弄一些不能用的给他们。”杨元良心中有了大致的计谋轮廓,怎么执行还要看看。
  “行,我这两天就给他们发消息,让他们带着钱过来,正好过年的时候能都能来,让他们心中有一个准备,我再弄一个报价单,你看看!”商谈好了之后,杨元良就要给造纸厂下任务了。
  随着印刷机的开动,中华日报躺在小推车上面问事了,这是一个平凡的早上,各地的商贾你五百,我一千份的从杨元良的手中购买报纸,就算是十二文钱一份,不给退换,这些商人还是咬着牙把报纸给买到了手中。
  报纸赚钱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以前是从临安把报纸送到全国各地,现在是从广州把报纸送到全国各地,广州这些技校的学生,走上街头,以十五文钱的市场均价,几乎是一人手中购买一份,就是表达对杨元良的支持。
  第一版的广告就是杨元良的自己的机械厂的广告,上面介绍的就是新的机器,杨元良坑人,上面介绍的是最新式的纺织机,单人纺织机,还有就是缝纫机。
  缝纫机的介绍让人眼睛都直了,一个人在家不要多久就能做出一件好衣衫,这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杨元良的缝纫机面对的不是家庭,而是十分有钱的绣庄。
  果然,广州最大的绣庄,天一坊的老板看见这个东西之后,立刻带着人去找杨元良了,卢知州看见这个东西,也来找杨元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