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92节
  也不是纯粹的瞎吃喝,进士们还是有些事情要做的,最重要的就修订《登科录》。
  后世各种高级干部培训班之后,都要搞一个《xx届xx培训班同学录》,仍然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个事情非常郑重,也是今后仕途中奥援的重要来源,由文武新科两位状元亲自当任局长,差委一些有名有望的同年进士充当本局职事,共同办理这件事情。
  第二百八十四章 琼林宴
  今科科举,共有一百三十九人及第,五十四人同出身,诸科一百二人及第,并同出身。
  苏油年纪最小,名次又高,书法好性格好,见谁都是陪着笑脸,哪里像个榜眼,倒是更像个书童。
  因此跑腿登记这些免不了就是他的事情,好处就是在新科进士中混了个脸熟。
  回到局事,苏油将一叠稿子交给榜眼陈睦:“可累死我了,陈大哥这是最后的一批。”
  这娃也不称呼年兄,陈睦反倒觉得正该如此。
  陈睦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兄长陈侗和二苏是同年,大家关系很好,担忧地说道:“明润,康侯的情形有些不对啊。”
  康侯就是状元王俊民,这几天常常枯坐,神色紧张。
  苏油说道:“状元啊,天下文魁,一时心态有差也是有的,换成我也一样。过几天就好了。”
  陈睦摇了摇头,低声道:“你这几天在外奔忙,有所不知,昨天康侯对着院内一块石碑,大喊大叫,好多人都看见了,拉也拉不住。那样子,那样子……”
  苏油有些懵。
  陈睦看了看窗外,见没有人,才小声说道:“像是得了狂疾。”
  苏油站起身来:“我看看去。”
  找了一圈,在一所石亭边上找到了王俊民,王俊民见到苏油,目光呆滞地说道:“明润你来了?我考上状元了你知道吗?”
  苏油坐下来:“是呀?那可要恭喜康侯大哥了,小弟不才,只得了第三。想来想去,只该是诗赋上出了毛病。”
  王俊民眼睛渐渐清明:“诗赋上有毛病,你记得内容吗?要是不嫌弃,为兄或者能给你挑挑哪里不对。”
  苏油见有门,赶紧拱手:“那就太好了,虽然以后不会再考,但是书信往来,康侯大哥要我次韵什么的,也不至于太给你丢脸不是?”
  两人便开始引经据典谈论诗词,王俊民精神开始好转了起来。
  苏油最后笑道:“听君一席,毛塞顿开。诗还罢了,词才是我的苦手,琼林宴前正好请教,也免得到时候丢脸不是?”
  王俊民哈哈大笑:“诗都锤炼得过来,曲子就更没有问题。你记住四个字‘寻常自然’便可以了,实在不行,那只有写《浣溪沙》了。”
  苏油拱手:“没说的,接下来天天请教,走,康侯大哥,看看今天又送来什么好吃的。”
  院里众人都对王俊民有些害怕,苏油能够确定王俊民有问题了,但是怎么也得把场面应付过去才行。
  于是天天给王俊民找事情忙,东拉西扯的让他分心。
  好在一聊起诗词歌赋,王俊民便轻松愉快,几天下来恢复了常态。
  没两天,帅司差拨六局人员,安抚司关借银器等物,差拨妓乐,金明池边结彩夸饰,今日琼林宴。
  新科进士们身着新官袍,苏油负责给每位新科进士在帽子边插上金花。
  这是“探花”的由来。
  还好,没有遇到王安石司马光那种打死不接受戴花的铁头,苏油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骑着高头大马、头插金花、锣鼓喧天,从东京城最繁华的金华门,浩浩荡荡向西行去。
  游街庆祝开始,今天是所有新科进士一起出行,活动达到了最高潮。
  周围富贵人家,普通百姓,都兴奋莫名,你挤我我挤你,人群中时不时就发出一阵阵欢呼。
  开封府的胥吏们个个一脑门子汗,拿着水火棍维持秩序,就这样还被热情的市民挤得东倒西歪。
  队伍穿城而过,正好从宜秋门出来。
  张藻张麒骑在院墙上,苏小妹身子在墙后,露出一个脑袋。
  三苏一家站在门口,王弗抱着苏迈,二十七娘抱着苏迟,都是笑语盈盈。
  路口出现了仪仗队伍,张藻就扭头对院子里喊:“乞第,再不出来可看不到了!”
  张麒拉着张藻:“来了来了!小少爷来了!”
  乞第龙山跑了过来,挨到张麒身边,差点把张麒挤下墙去:“哪儿呢哪儿呢?我去好遮奢的铺排!”
  这娃有语言天赋,没多久呢连汴京话都会说了。
  这一带的百姓对苏油很熟悉,这孩子学得汴京人的好癖好,没事儿就拎着一只玻璃茶缸串门,一看就是好物件儿。
  打听起东家长西家短,评论起时政来,也颇有首都人民的风范,也入乡随俗与大家支茶送礼,苏家八宝粥贼香,还教大家杀象棋,尤其有老头缘。
  今日老头们都兴奋惨了,皱纹都笑得能夹住苍蝇:“老夫如今也是和文曲星探花郎杀过棋的!还让他一车一马!这事情说出去也得有人信哪?!”
  旁边的老头就嘲笑他:“那是探花郎敬老,你当真下不过你啊?逗你开心呢!”
  老头更乐了:“下不过都急了,还悔棋!让得跟真的一样!这际遇我都能跟儿孙讲一辈子!我还喝过探花郎的茶!那可是一等一的上品……”
  “你少来!第一次你看人家泡的是散茶,还一脸的嫌弃呢……”
  “别闹!探花郎从蜀中带来的雀舌茶,是汴京码头穷措大喝的散茶可比?欸来了来了……苏小探花我们在这里!诶他跟我们拱手了拱手了……”
  苏油的风头甚至压过了前头两人,没别的原因,真宗朝的风气余烟未尽,神童癖可不仅仅官家才有。
  十四岁的探花,比二十八的状元给力太多了,小整一半的年纪!
  苏油脸都快僵了,喊他名号的人,比喊状元榜眼的人多了太多,他只好保持微笑频频拱手还礼,答谢汴京人民的热情。
  好不容易熬到了金明池阙下,大门一关,新进士们拜见了官家,琼林宴开始了。
  三月初的金明池,正是风光最旖旎的时候,桃李竞艳,波光潋滟,一派春好融融。
  这是一次类似团拜活动的聚会,相互交好的同年三五成群,聚集在各路大佬们的周围,卖力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官家由侍从大臣们陪着,随意走动,这里人堆儿里聊两句,那里人堆儿里聊两句,显得颇为亲民。
  哦,不对,这里的人,不是民,全都是官,与皇室共治天下的那一帮子。
  苏油在大员里的熟人不多,还去世了一个,掰开手指头,京里的就数赵老头最亲,老欧阳本来也不错,不过龙昌期一事多少让双方现在都有些尴尬。
  唉,老张在就好了……
  一边和陈睦应付着同年,一边东张西望,就看到官家朝这边走了过来。
  王安石是这次科举详考,现在也在其中,还有一位闻喜宴上也见过,韩琦,剩下的那位苏油就不认识了。
  赵祯过来,对身边人说道:“还是王卿眼力长啊,把少年英才提拔了出来。”
  王安石心中苦笑,我要知道是这小子,我还费这么些劲干嘛。
  加上曾经给过官家将苏油降等的建议,他是正直之人,现在就不愿意承这个好。
  只微笑道:“明润文章老辣,我还以为是与我年纪相仿之人,这点上我算是走眼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
  杨乐道像一个老书生更超过一个官僚,还在为苏油删去的句子惋惜:“……有质难高,因无形以为用;虚怀若下,似任曲而常恒……这句怎么能删掉呢,不应该,真不应该……”
  苏油只好躬身:“是苏油智短了,当时已过午时心里着急,变成了急就章,是我没做好。”
  说完又对赵祯施了一礼:“多谢陛下当日提醒。”
  赵祯这下好开心:“哟,这还有我的功劳了。”
  苏油正色道:“苏油自幼孤贫,要没有大宋文华昌盛,百姓安业,民风醇睦,怎么可能活到今日?”
  “仁德恩布海内,使老得养,使幼有依。我家八公虽乡里老农,衣食尚自不足,却也知道怜孤惜幼,知道慈爱为怀。这是教化达于乡里,未文亦知向善。眉山境内,风气仁和,这才是陛下最大的功劳。”
  赵祯都被苏油说得有些被自己感动了:“江山岁月,代有才人。诸位都是我大宋的栋梁,今日脱颖而出,接下来便要尽展长才。看看你们的前辈楷模,韩相公,王制诰,杨翰林,但有优长,朝廷何吝高爵厚禄!诸君,勉力吧!”
  新科进士们被鼓动得热血沸腾,齐齐躬身:“敢不效命!”
  接下来便是诗词酬唱了。
  韩琦知道王俊民双亲俱在,诗中便有了一句“青云一第人恒易,白发双亲事每难”,引来一片赞誉之声。
  苏油藏拙,探花已经到手,名次远远高于预期,早已心满意足。
  文章对他来说,打门锤而已。
  如今已经登堂入室,今后就是陶冶性情的东西,注意力要转到理工上面。
  接下来,还有一套朝廷的正式手续,将进士们纳入大宋的行政体系中来。
  制下,中书省同贡院关黄覆奏之,通过正式公文流程,告知中枢。
  之后正敕下,关报南曹、都省、御史台,然后贡院写春关散给,通过正式公文流程,告知各部委。
  登科之人,例纳朱胶绫纸之直,赴吏部南曹试判三道,谓之关试。
  关试三道题,就是看新科进士们处理政事的能力,之后便开始引官了。
  上次苏轼苏辙就是因为忙着回家探望母亲,没有去南曹参加关试,导致御史弹劾。
  到了这里,朝廷又开始了疯狂撕逼,原因还是因为苏油。
  大宋如今的官职复杂得很,就文官来说,分了散官体系,正官体系,差遣体系,军功体系,还有个荣誉体系。
  比如司马光后来的官职——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臣。
  朝散大夫,是文散官,表示官位,从五品下。
  右谏议大夫,正官街,正四品下。
  这两套官职,第一套叫官,和正式工资挂钩。
  第二套叫职,用来提高威望,资序,有是也有些补贴。
  权御史中丞,叫差遣,这才是实际职务,有个“权”字,表示是超阶试用,资历还不够老。
  充理检使,是兼差遣,也是实务,能力强的人可以一身多差,充字表示资历比带权字的人强。
  上护军,是军功,军功最高共有十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