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杨丰粮看着有些不情愿的外甥女,连忙说道:““虽然还是得和知青一起干活的,不过没事儿,到时候舅舅们和你表哥表弟都帮你去干活,还有苗儿的。你们俩都不用操心。这地里的活儿可不比你们城里,那得是真卖力气才行。你们两个女娃娃,肯定受不了的。”
“那就谢谢三舅啦!”
王小麦在亲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轻松活泼的一面,让苏苗苗不禁侧目,这样由信任引发出的情绪,她也曾有过。但现在,她只相信自己。
“苗儿?”王小麦看着一直沉默的苏苗苗,以为她是不好意思了,连忙拉着她说,“咱们也肯定不能全让舅帮着干了,过阵子就是秋收了,我舅他们也肯定得先干完自己的活儿之后再来帮咱们。你可得做好准备啊!我以前跟着地里帮过忙呢!”
苏苗苗知道王小麦是怕自己多想,开口道:“我还真没干过农活,到时候真的要麻烦谢谢叔你多帮衬了。小麦姐也是,到时候下地干活,还得你帮忙指点我怎么干呢!”
杨丰粮笑道:“你这娃子就是客气!不过你可别找小麦帮你,她自己都不知道咋干活呢!”
“舅!”被揭了老底儿的王小麦喊了一声。
“哈哈哈哈说你还不乐意听了,那舅不说了,你别瞪眼了。”
“这还差不多……苗儿你别听我舅的!”
三个人说说笑笑间,杨丰收这边也已经挑好了剩下几个知青,带着他们过来了。
苏苗苗看着他选的知青,不免有些诧异。三个男一女,其中那女的就是王小麦说过的吴佩兰。另外三个男的中,也有那个一路跟吴佩兰一起的男知青裴蔚然。这倒是有趣,苏苗苗看着刚还一副不愿意选女知青的杨丰收对吴佩兰流露出的几分讨好模样,心里有了几分计较。她听王小麦说过,吴佩兰她家有点走资派的意思,但一直没给定性,给她安排下乡也是为了避风头,估计……这杨丰收从她这得没少要好处。
不过这和苏苗苗都没什么关系,她看了一眼也就再往那看。
那边杨丰收一边介绍这几个知青的名字,一边喊着杨丰粮赶车准备回大队。
苏苗苗看着脚下不算平坦的石子路,和前面通往大队的泥泞道路。心里突然涌现出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身边的知青在小声抱怨着,对即将要去的大队充满了对贫穷的恐惧。
但,没人能阻止时代的脚步,北河沟大队,他们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收藏今天是不是就可以破百啦(期待期待)
第10章
北河沟大队离公社不算远,苏苗苗一行人坐着牛车大概行进了半个钟头,就到了。
一到地方,吴佩兰就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为啥?太穷了。
放眼放去,还都是土坯房,有的甚至都算不上土坯,算是茅草屋。饶是苏苗苗对这个年代农村的环境有了心理准备,也还是觉得太过艰辛困难了。要知道,她小时候虽然也住过老家,但九十年代的时候,老家都已经是红墙绿瓦的砖房,有的人家还都垒出个小院子,夏天热的时候就去院子里摆张桌子吃饭,惬意得很。再到后来,就去了城里,住的都是楼房了。
环境的确很差,但也不是不能接受。苏苗苗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开始思索自己该怎么借着金手指这个便利条件来改善生活。
而一旁,仍哭闹着说要回城的吴佩兰和旁边不停安抚的裴蔚然都是一脸崩溃,神色中还带着几分后悔,苏苗苗猜,可能是在后悔不应该给杨丰收好处。至于其他两个知青,也是苦着一张脸,明显不太能接受的样子。苏苗苗偷偷看了一眼杨丰收,只觉得刚下了牛车,站在大队办公室门口,还没来得及介绍大队情况的,这位大队长的脸都比得上锅底了。
此时,正是社员忙完了一下午,下工的时候,当地人一见牛车停在了大队办公室门口,又见门口那站了好几个眼生扥年轻人,就知道,是又有知青被分配到他们这儿来了。
知青下乡对北河沟的人来讲,已经不算稀罕事儿了,当年第一批知青下乡的时候,才叫轰动!那可是他们这群老农民第一次见到城里的娃子来乡下,个个都想看看城里人长啥样。不过一年又一年,这群知青是一批又一批地来,一个又一个地走不了,大伙儿们也就不觉得新鲜了。就算是城里娃又咋样,不还是得跟他们一样,下地干活吗。而且干得还没有他们像样,每年粮都不够分的,还得给他们分去一些!
和让北河沟的人渐渐也提不起对这群知青的喜欢,更谈不上欢迎了。不过,看看热闹还是可以的,咋说这地方也没啥娱乐。每天除了上工下工,一日三餐,可以说完全没有业余生活。
难得又一批白白嫩嫩的知青被分配过来,也下了工的社员们便索性围拢在了大队办公室门口,看起了热闹。
“今年咋比去年分的人还多哩?我刚数了数,足足六个人!这下子,又多了几个分粮食的了。”
“是啊,现在知青点的那批都还不消停,我家小子看见那女知青就走不动道了,天天去帮那几个不安分的女知青干活,拦都拦不住!”
“你们瞅瞅那个哭的,一看就不会干活!长得倒是挺漂亮,但这又当不了饭吃!”
“欸,我咋瞅着那个穿花褂子的女知青这眼熟呢?还有她旁边那个,一点都不像城里人,看着黑黑瘦瘦的,还不如我家二丫看上去富态。”
大家伙儿议论纷纷,被围在中间的知青们都臊红了一张脸,总觉得自己像是耍猴戏里被看的猴儿。在这样的围观下,连吴佩兰都止住了哭声,躲在裴蔚然几个人后面,缩着不想让人瞅来瞅去。
“都围在这里干啥?家里不做饭啦!该干啥干啥去,别在这围着!”杨丰收觉得吴佩兰的哭让自己没了面子,此时严肃着一张脸,挥着手喊道,“记分员呢?杨二麻子,你家小子呢!让他过来把这些知青送到知青点去!”
杨春生是刚刚杨丰收喊的杨二麻子的儿子,也是队里的记分员,听到他爹喊他,连忙就跑过来了,问道:“那丰收叔,这批知青吃啥啊,他们还没干活,没有公分啊。”
杨丰收白了一眼杨春生:“你小子不会动动脑袋?吃饭啥的就先跟那群老知青一起呗,等他们干了活挣到公分,再补上!”
杨春生点了点头,正准备带这帮知青去知青点的时候,杨丰粮说话了。
“小麦和苗儿就跟我回家了!”说着,他拉着王小麦和苏苗苗就打算走。
“大志叔您这……”杨春生有些不明所以,这知青哪能住进社员家里,那不乱来吗!更别说,他大志叔家除了他家老太太外,全是小子,这俩女知青……咋行呢!
一旁的吴佩兰也不干了,连声问道:“凭啥她俩能不用住知青点?”
这话一说,其他还没散去的社员们也都有些奇怪。是啊,这知青得去知青点住着,这又是俩女知青,这叫啥事!想着想着,就都拦着杨丰粮,嚷嚷起来这知青不能住社员家里了。
其实知青是可以住到老乡家里去的,但北河沟的人似乎对知青都很不喜,像是怕惹上麻烦闹出事儿似的,根本没考虑甚至是不允许知青住家里。
杨丰粮一见都拦着,刚要急,他大哥杨丰年和二哥杨丰田正好下工赶过来,一见这,连忙开口道:“这是我……”
杨丰年原本想说王小麦是自家外甥女,住家里合法合理。可他眼神一瞅,自家外甥女正拉着另一个女知青不撒手,三弟大志也一副要带着俩人一起回家的样子。他不知道苏苗苗是谁,但也知道,这估计是他家小麦认识的,也要带回家去。杨丰田开口道:“她俩是我家孩子,肯定要去我家住啊!”
杨丰田也马上反应过来了,跟着应和道:“是啊,小麦你们都知道,我妹子家的孩子。她旁边这个也是。都是亲戚,肯定得上我家住啊!”
苏苗苗没吭声,只是紧了紧攥着王小麦的手,将她的紧张与不安直接传递了过去。
她原本想先去知青点探探,看看情况是不是像王小麦说的那样。但现在看这些村民社员对知青的抵触心理,不愿意让他们住到社员家里的态度,苏苗苗放弃了这个想法。还是得先去到王小麦家才行,把这事儿做实了,免得后面再出纰漏。至于那些知青……丰粮叔不是说了嘛,知青是一个小队的,得一起干活。等上工了,自然就能认识。
王小麦果断地站了出来,对人群中的一位妇女喊道:“槐花婶子您忘了?我进城前还和您家小花一起玩过呢!”
被喊到的董槐花愣了愣,下意识看了看王小麦,打量了一番后,一拍大腿道:“还真是!你是……你是杏芳家的小麦!”
“杏芳家的?”其他几个婶子听到这个倒都想起来了,“是了,杏芳进城也都好多年了,听说她家大儿子去当兵了,有一个闺女我记得还在老杨家养过几年呢!”
“我妈就是杨杏芳!”王小麦连忙回道,同时还拉起苏苗苗的手说,“这是苏苗苗,是我爸那边的亲戚,我妹子。”
“行了行了,咱大队的孩子回来,当然得住自己家了!这俩孩子先是咱大队的娃,其次才是知青哩!””其中一个穿着都比其他人都像几分样子的妇女站了出来,大声说着。
这人是队里的妇联主任赵晓娥,在队里说话也是很有分量的,一听她这样说,大伙也就没说别的。相较于条件富裕的城市,农村比其多的,便是这对同乡同村人护犊子的行为。在知道这俩知青是大队的孩子后,大家伙的关注力也就不放在她们身上了。
杨家三个舅舅一看人群散了,连忙就趁乱带着王小麦和苏苗苗往家走去了。至于其他知青?还是麻溜儿跟着杨春生去知青点吧!
在朝王小麦姥家过去的路上,苏苗苗终于知道为啥她小麦姐的爸妈要想方设法把王小麦给安排回老家下乡……
这一路上,从刚刚见过的她三个五大三粗,得苏苗苗仰着头看的三个舅舅,又加上了下工回来晚一些,路上碰见的,她大舅舅家的大表哥和三表哥、二舅舅家的二表哥和三个表弟、以及她三舅舅家的四表哥和小表弟……加上来乌泱泱十多个人,个个都是高壮汉子,可以说是安全感十足。
而等到了王小麦的姥家,苏苗苗的感受就更直观了。
王小麦家因为男丁多,能干力气活不说,还因为王小麦妈妈在省城的原因,每年农闲的时候,这一家子的人时不时还能去省城去干临时。所以在北河沟也算是条件不错的人家。前前后后一整片的地方都是他家的屋子,四间大房加院子,还都比队里其他的土坯房要好些,是垒起来的石头房,看起来更像样子一些。
但让苏苗苗震撼的,不是房子,而是……
“姑姑!小麦姑姑回来啦!”
“姑,你回来啦!”
“黑蛋儿,姑回来了!”
苏苗苗刚跟着王小麦走到头一个院门口,就看见一个半大小子冲出来,满是惊喜地朝院里喊,紧接着又跟出来了几个,大一点的十一二,小一点的才五六岁,虎头虎脑地跑出来,全都围在王小麦身边,喊着“姑”。
“小麦姐,这……”苏苗苗是真的惊呆了。她没穿越前的家庭结构很简单,外公和母亲。当然了,父亲那边倒是有不少人,但早就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断了联系,苏苗苗也不愿意和那群只想从自己这里得好处占便宜的人有联系。所以她是真的没见过这样一个……家庭人员多,却又能保持和睦友好的家庭。
王小麦看出了苏苗苗的惊讶,笑着开口介绍:“苗儿,我给你介绍介绍。这几个都是我几个表哥的儿子,大一点的叫铁蛋儿,过了年就11了,小一点的是狗蛋儿,刚八岁,这俩都是我大表哥的儿子,黑蛋儿是我二表哥的儿子,今年六岁。我三表哥的孩子刚两岁,估计现在正睡着呢,还有一个在我表嫂肚子里怀着呢。四表哥去年刚成亲,还没给我生侄子呢。至于我几个表弟,岁数比我还小,不着急结婚!”
说着,王小麦又拉着苏苗苗介绍给她的家人:“姥,舅舅舅妈还有表哥表弟,这是我在省城认识的妹子,叫苏苗苗。她再过俩月才15,我寻思我俩一起下乡也是缘分,就想让她跟我一起住,到时候粮食啥的,都跟我一起!”
这说一说,王小麦这姥家这群人就都朝苏苗苗看了过来。饶是苏苗苗在这一大家子的目光注视下,也有些不自在。
这一大帮子人,安全是真有,但也真够唬人的。
楞了一会儿,王小麦的快七十岁的姥姥先发话了:“别愣着了,都进屋准备吃饭!”
大家长开口了,老杨家的其他人也跟着活跃起来了。
舅舅和表表弟们都先进去劈柴挑水,准备一会儿吃饭。三个舅妈和四个表嫂都都和气地围过来,招呼着王小麦和苏苗苗进屋。几个小侄子跟在后面,好奇地看着苏苗苗,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女知青有些想靠近又不太敢。
苏苗苗在这些人身上没有感到半点恶意与排斥,这点让她一直悬空的心多少落了一些,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虽说人多想些,多警惕点没毛病,但总这样也多少会令人感到疲惫。
在走进院子的时候,苏苗苗真诚地朝王小麦说了一句:“谢谢你,小麦姐。”
突然得到一声感谢的王小麦愣了愣,不明所以地回了一句:“不客气?”
看到王小麦毫不虚伪做作的表情,苏苗苗笑着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她看着带着灿烂笑容与自己并行的王小麦,和周围不带半点排斥,满是欢迎神情的她的家人。在心生羡慕的同时,也大概清楚了王小麦那自来熟,又心软好糊弄的性格是遗传自谁了。
要是接下来两年都住在这里的话,自己是不是也能多几分像他们这样单纯的快乐呢?
“苗儿,快过来!”走得比苏苗苗快的王小麦站在房门口喊她。
“哎,就来!”苏苗苗回了一句,便加快了脚步跟了上去。
一定会吧,苏苗苗想。
作者有话要说:
收藏破一百啦!谢谢大家的喜欢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章
苏苗苗下乡的第一顿饭,是在杨丰年家吃的,也就是王小麦的大舅家。
蒸窝头、煮野菜、一碟子雪里红咸菜,外加一大锅红薯棒渣粥,就是这一大家的晚饭了。
苏苗苗其实是有些吃不惯的,毕竟这个年代的粗粮的口感,相较于后世因为健康而极受人追捧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的粗粮是人们在吃惯了精米精面后发现粗粮的更加营养成分后才时不时作为加餐来食用的。而且,后来的这些玉米面儿、棒渣粥什么的,都是经过加工的,口感上不绝的粗糙,更不会拉嗓子。
但现在这窝头渣粥的啥的……是真的没有过什么加工,嚼起来口感粗糙,咽下去更是难。苏苗苗艰难地嚼着嘴里的窝头,终于明白为啥有人说,当吃到不爱吃的东西或者是不好吃的食物时,会出现“越嚼越多,怎么咽也不想,也咽不下去”的感受了。
苏苗苗此时简直欲哭无泪。
她一边觉得自己既然到了这个年代就必须要适应这个年代里所有的一切,一边又真心为自己喊屈。想她苏苗苗,踏踏实实创业、勤勤恳恳经营、按时按月缴税……从来做过半点亏良心的买卖,也没有干过半点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年,餐馆这边也不需要自己时时去后厨做饭,可以专心经营,开拓事业的时候,她竟然穿越了!还是穿越到干啥啥不行,去哪儿要证明的七十年代。
苏苗苗承认,她早年为了挽救餐馆,没少吃苦受累,但作为一个厨师,她在吃上面是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的,是从来都没在吃上面委屈过的!
可现在这叫啥事?
吃糠咽菜不说,她还得表现出,吃起来一点不费劲,甚至滋滋有味的样子。
苏苗苗当然可以表现出自己地不满,可有什么用吗?
农村的条件就是这样,分到手的粮食倒是可以换细粮,可够谁吃的?又能吃多久?在享受和饿肚子之间,没有人会选择一时的享受,谁都不想饿肚子。
更别说,她现在作为知青,“借”住在王小麦家也好,住知青点也好,吃的都只能是这些,甚至更差。她包里是有麦乳精,有罐头,甚至还有空间里的东西……但她能拿出来吗?麦乳精和罐头太过显眼不说,拿出来也可以,但够吃多久的?她手里是有票,能去供销社买,但太过显山露水一定会被排挤不说,还容易被盯上。
“那就谢谢三舅啦!”
王小麦在亲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轻松活泼的一面,让苏苗苗不禁侧目,这样由信任引发出的情绪,她也曾有过。但现在,她只相信自己。
“苗儿?”王小麦看着一直沉默的苏苗苗,以为她是不好意思了,连忙拉着她说,“咱们也肯定不能全让舅帮着干了,过阵子就是秋收了,我舅他们也肯定得先干完自己的活儿之后再来帮咱们。你可得做好准备啊!我以前跟着地里帮过忙呢!”
苏苗苗知道王小麦是怕自己多想,开口道:“我还真没干过农活,到时候真的要麻烦谢谢叔你多帮衬了。小麦姐也是,到时候下地干活,还得你帮忙指点我怎么干呢!”
杨丰粮笑道:“你这娃子就是客气!不过你可别找小麦帮你,她自己都不知道咋干活呢!”
“舅!”被揭了老底儿的王小麦喊了一声。
“哈哈哈哈说你还不乐意听了,那舅不说了,你别瞪眼了。”
“这还差不多……苗儿你别听我舅的!”
三个人说说笑笑间,杨丰收这边也已经挑好了剩下几个知青,带着他们过来了。
苏苗苗看着他选的知青,不免有些诧异。三个男一女,其中那女的就是王小麦说过的吴佩兰。另外三个男的中,也有那个一路跟吴佩兰一起的男知青裴蔚然。这倒是有趣,苏苗苗看着刚还一副不愿意选女知青的杨丰收对吴佩兰流露出的几分讨好模样,心里有了几分计较。她听王小麦说过,吴佩兰她家有点走资派的意思,但一直没给定性,给她安排下乡也是为了避风头,估计……这杨丰收从她这得没少要好处。
不过这和苏苗苗都没什么关系,她看了一眼也就再往那看。
那边杨丰收一边介绍这几个知青的名字,一边喊着杨丰粮赶车准备回大队。
苏苗苗看着脚下不算平坦的石子路,和前面通往大队的泥泞道路。心里突然涌现出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身边的知青在小声抱怨着,对即将要去的大队充满了对贫穷的恐惧。
但,没人能阻止时代的脚步,北河沟大队,他们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收藏今天是不是就可以破百啦(期待期待)
第10章
北河沟大队离公社不算远,苏苗苗一行人坐着牛车大概行进了半个钟头,就到了。
一到地方,吴佩兰就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为啥?太穷了。
放眼放去,还都是土坯房,有的甚至都算不上土坯,算是茅草屋。饶是苏苗苗对这个年代农村的环境有了心理准备,也还是觉得太过艰辛困难了。要知道,她小时候虽然也住过老家,但九十年代的时候,老家都已经是红墙绿瓦的砖房,有的人家还都垒出个小院子,夏天热的时候就去院子里摆张桌子吃饭,惬意得很。再到后来,就去了城里,住的都是楼房了。
环境的确很差,但也不是不能接受。苏苗苗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开始思索自己该怎么借着金手指这个便利条件来改善生活。
而一旁,仍哭闹着说要回城的吴佩兰和旁边不停安抚的裴蔚然都是一脸崩溃,神色中还带着几分后悔,苏苗苗猜,可能是在后悔不应该给杨丰收好处。至于其他两个知青,也是苦着一张脸,明显不太能接受的样子。苏苗苗偷偷看了一眼杨丰收,只觉得刚下了牛车,站在大队办公室门口,还没来得及介绍大队情况的,这位大队长的脸都比得上锅底了。
此时,正是社员忙完了一下午,下工的时候,当地人一见牛车停在了大队办公室门口,又见门口那站了好几个眼生扥年轻人,就知道,是又有知青被分配到他们这儿来了。
知青下乡对北河沟的人来讲,已经不算稀罕事儿了,当年第一批知青下乡的时候,才叫轰动!那可是他们这群老农民第一次见到城里的娃子来乡下,个个都想看看城里人长啥样。不过一年又一年,这群知青是一批又一批地来,一个又一个地走不了,大伙儿们也就不觉得新鲜了。就算是城里娃又咋样,不还是得跟他们一样,下地干活吗。而且干得还没有他们像样,每年粮都不够分的,还得给他们分去一些!
和让北河沟的人渐渐也提不起对这群知青的喜欢,更谈不上欢迎了。不过,看看热闹还是可以的,咋说这地方也没啥娱乐。每天除了上工下工,一日三餐,可以说完全没有业余生活。
难得又一批白白嫩嫩的知青被分配过来,也下了工的社员们便索性围拢在了大队办公室门口,看起了热闹。
“今年咋比去年分的人还多哩?我刚数了数,足足六个人!这下子,又多了几个分粮食的了。”
“是啊,现在知青点的那批都还不消停,我家小子看见那女知青就走不动道了,天天去帮那几个不安分的女知青干活,拦都拦不住!”
“你们瞅瞅那个哭的,一看就不会干活!长得倒是挺漂亮,但这又当不了饭吃!”
“欸,我咋瞅着那个穿花褂子的女知青这眼熟呢?还有她旁边那个,一点都不像城里人,看着黑黑瘦瘦的,还不如我家二丫看上去富态。”
大家伙儿议论纷纷,被围在中间的知青们都臊红了一张脸,总觉得自己像是耍猴戏里被看的猴儿。在这样的围观下,连吴佩兰都止住了哭声,躲在裴蔚然几个人后面,缩着不想让人瞅来瞅去。
“都围在这里干啥?家里不做饭啦!该干啥干啥去,别在这围着!”杨丰收觉得吴佩兰的哭让自己没了面子,此时严肃着一张脸,挥着手喊道,“记分员呢?杨二麻子,你家小子呢!让他过来把这些知青送到知青点去!”
杨春生是刚刚杨丰收喊的杨二麻子的儿子,也是队里的记分员,听到他爹喊他,连忙就跑过来了,问道:“那丰收叔,这批知青吃啥啊,他们还没干活,没有公分啊。”
杨丰收白了一眼杨春生:“你小子不会动动脑袋?吃饭啥的就先跟那群老知青一起呗,等他们干了活挣到公分,再补上!”
杨春生点了点头,正准备带这帮知青去知青点的时候,杨丰粮说话了。
“小麦和苗儿就跟我回家了!”说着,他拉着王小麦和苏苗苗就打算走。
“大志叔您这……”杨春生有些不明所以,这知青哪能住进社员家里,那不乱来吗!更别说,他大志叔家除了他家老太太外,全是小子,这俩女知青……咋行呢!
一旁的吴佩兰也不干了,连声问道:“凭啥她俩能不用住知青点?”
这话一说,其他还没散去的社员们也都有些奇怪。是啊,这知青得去知青点住着,这又是俩女知青,这叫啥事!想着想着,就都拦着杨丰粮,嚷嚷起来这知青不能住社员家里了。
其实知青是可以住到老乡家里去的,但北河沟的人似乎对知青都很不喜,像是怕惹上麻烦闹出事儿似的,根本没考虑甚至是不允许知青住家里。
杨丰粮一见都拦着,刚要急,他大哥杨丰年和二哥杨丰田正好下工赶过来,一见这,连忙开口道:“这是我……”
杨丰年原本想说王小麦是自家外甥女,住家里合法合理。可他眼神一瞅,自家外甥女正拉着另一个女知青不撒手,三弟大志也一副要带着俩人一起回家的样子。他不知道苏苗苗是谁,但也知道,这估计是他家小麦认识的,也要带回家去。杨丰田开口道:“她俩是我家孩子,肯定要去我家住啊!”
杨丰田也马上反应过来了,跟着应和道:“是啊,小麦你们都知道,我妹子家的孩子。她旁边这个也是。都是亲戚,肯定得上我家住啊!”
苏苗苗没吭声,只是紧了紧攥着王小麦的手,将她的紧张与不安直接传递了过去。
她原本想先去知青点探探,看看情况是不是像王小麦说的那样。但现在看这些村民社员对知青的抵触心理,不愿意让他们住到社员家里的态度,苏苗苗放弃了这个想法。还是得先去到王小麦家才行,把这事儿做实了,免得后面再出纰漏。至于那些知青……丰粮叔不是说了嘛,知青是一个小队的,得一起干活。等上工了,自然就能认识。
王小麦果断地站了出来,对人群中的一位妇女喊道:“槐花婶子您忘了?我进城前还和您家小花一起玩过呢!”
被喊到的董槐花愣了愣,下意识看了看王小麦,打量了一番后,一拍大腿道:“还真是!你是……你是杏芳家的小麦!”
“杏芳家的?”其他几个婶子听到这个倒都想起来了,“是了,杏芳进城也都好多年了,听说她家大儿子去当兵了,有一个闺女我记得还在老杨家养过几年呢!”
“我妈就是杨杏芳!”王小麦连忙回道,同时还拉起苏苗苗的手说,“这是苏苗苗,是我爸那边的亲戚,我妹子。”
“行了行了,咱大队的孩子回来,当然得住自己家了!这俩孩子先是咱大队的娃,其次才是知青哩!””其中一个穿着都比其他人都像几分样子的妇女站了出来,大声说着。
这人是队里的妇联主任赵晓娥,在队里说话也是很有分量的,一听她这样说,大伙也就没说别的。相较于条件富裕的城市,农村比其多的,便是这对同乡同村人护犊子的行为。在知道这俩知青是大队的孩子后,大家伙的关注力也就不放在她们身上了。
杨家三个舅舅一看人群散了,连忙就趁乱带着王小麦和苏苗苗往家走去了。至于其他知青?还是麻溜儿跟着杨春生去知青点吧!
在朝王小麦姥家过去的路上,苏苗苗终于知道为啥她小麦姐的爸妈要想方设法把王小麦给安排回老家下乡……
这一路上,从刚刚见过的她三个五大三粗,得苏苗苗仰着头看的三个舅舅,又加上了下工回来晚一些,路上碰见的,她大舅舅家的大表哥和三表哥、二舅舅家的二表哥和三个表弟、以及她三舅舅家的四表哥和小表弟……加上来乌泱泱十多个人,个个都是高壮汉子,可以说是安全感十足。
而等到了王小麦的姥家,苏苗苗的感受就更直观了。
王小麦家因为男丁多,能干力气活不说,还因为王小麦妈妈在省城的原因,每年农闲的时候,这一家子的人时不时还能去省城去干临时。所以在北河沟也算是条件不错的人家。前前后后一整片的地方都是他家的屋子,四间大房加院子,还都比队里其他的土坯房要好些,是垒起来的石头房,看起来更像样子一些。
但让苏苗苗震撼的,不是房子,而是……
“姑姑!小麦姑姑回来啦!”
“姑,你回来啦!”
“黑蛋儿,姑回来了!”
苏苗苗刚跟着王小麦走到头一个院门口,就看见一个半大小子冲出来,满是惊喜地朝院里喊,紧接着又跟出来了几个,大一点的十一二,小一点的才五六岁,虎头虎脑地跑出来,全都围在王小麦身边,喊着“姑”。
“小麦姐,这……”苏苗苗是真的惊呆了。她没穿越前的家庭结构很简单,外公和母亲。当然了,父亲那边倒是有不少人,但早就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断了联系,苏苗苗也不愿意和那群只想从自己这里得好处占便宜的人有联系。所以她是真的没见过这样一个……家庭人员多,却又能保持和睦友好的家庭。
王小麦看出了苏苗苗的惊讶,笑着开口介绍:“苗儿,我给你介绍介绍。这几个都是我几个表哥的儿子,大一点的叫铁蛋儿,过了年就11了,小一点的是狗蛋儿,刚八岁,这俩都是我大表哥的儿子,黑蛋儿是我二表哥的儿子,今年六岁。我三表哥的孩子刚两岁,估计现在正睡着呢,还有一个在我表嫂肚子里怀着呢。四表哥去年刚成亲,还没给我生侄子呢。至于我几个表弟,岁数比我还小,不着急结婚!”
说着,王小麦又拉着苏苗苗介绍给她的家人:“姥,舅舅舅妈还有表哥表弟,这是我在省城认识的妹子,叫苏苗苗。她再过俩月才15,我寻思我俩一起下乡也是缘分,就想让她跟我一起住,到时候粮食啥的,都跟我一起!”
这说一说,王小麦这姥家这群人就都朝苏苗苗看了过来。饶是苏苗苗在这一大家子的目光注视下,也有些不自在。
这一大帮子人,安全是真有,但也真够唬人的。
楞了一会儿,王小麦的快七十岁的姥姥先发话了:“别愣着了,都进屋准备吃饭!”
大家长开口了,老杨家的其他人也跟着活跃起来了。
舅舅和表表弟们都先进去劈柴挑水,准备一会儿吃饭。三个舅妈和四个表嫂都都和气地围过来,招呼着王小麦和苏苗苗进屋。几个小侄子跟在后面,好奇地看着苏苗苗,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女知青有些想靠近又不太敢。
苏苗苗在这些人身上没有感到半点恶意与排斥,这点让她一直悬空的心多少落了一些,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虽说人多想些,多警惕点没毛病,但总这样也多少会令人感到疲惫。
在走进院子的时候,苏苗苗真诚地朝王小麦说了一句:“谢谢你,小麦姐。”
突然得到一声感谢的王小麦愣了愣,不明所以地回了一句:“不客气?”
看到王小麦毫不虚伪做作的表情,苏苗苗笑着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她看着带着灿烂笑容与自己并行的王小麦,和周围不带半点排斥,满是欢迎神情的她的家人。在心生羡慕的同时,也大概清楚了王小麦那自来熟,又心软好糊弄的性格是遗传自谁了。
要是接下来两年都住在这里的话,自己是不是也能多几分像他们这样单纯的快乐呢?
“苗儿,快过来!”走得比苏苗苗快的王小麦站在房门口喊她。
“哎,就来!”苏苗苗回了一句,便加快了脚步跟了上去。
一定会吧,苏苗苗想。
作者有话要说:
收藏破一百啦!谢谢大家的喜欢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章
苏苗苗下乡的第一顿饭,是在杨丰年家吃的,也就是王小麦的大舅家。
蒸窝头、煮野菜、一碟子雪里红咸菜,外加一大锅红薯棒渣粥,就是这一大家的晚饭了。
苏苗苗其实是有些吃不惯的,毕竟这个年代的粗粮的口感,相较于后世因为健康而极受人追捧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的粗粮是人们在吃惯了精米精面后发现粗粮的更加营养成分后才时不时作为加餐来食用的。而且,后来的这些玉米面儿、棒渣粥什么的,都是经过加工的,口感上不绝的粗糙,更不会拉嗓子。
但现在这窝头渣粥的啥的……是真的没有过什么加工,嚼起来口感粗糙,咽下去更是难。苏苗苗艰难地嚼着嘴里的窝头,终于明白为啥有人说,当吃到不爱吃的东西或者是不好吃的食物时,会出现“越嚼越多,怎么咽也不想,也咽不下去”的感受了。
苏苗苗此时简直欲哭无泪。
她一边觉得自己既然到了这个年代就必须要适应这个年代里所有的一切,一边又真心为自己喊屈。想她苏苗苗,踏踏实实创业、勤勤恳恳经营、按时按月缴税……从来做过半点亏良心的买卖,也没有干过半点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年,餐馆这边也不需要自己时时去后厨做饭,可以专心经营,开拓事业的时候,她竟然穿越了!还是穿越到干啥啥不行,去哪儿要证明的七十年代。
苏苗苗承认,她早年为了挽救餐馆,没少吃苦受累,但作为一个厨师,她在吃上面是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的,是从来都没在吃上面委屈过的!
可现在这叫啥事?
吃糠咽菜不说,她还得表现出,吃起来一点不费劲,甚至滋滋有味的样子。
苏苗苗当然可以表现出自己地不满,可有什么用吗?
农村的条件就是这样,分到手的粮食倒是可以换细粮,可够谁吃的?又能吃多久?在享受和饿肚子之间,没有人会选择一时的享受,谁都不想饿肚子。
更别说,她现在作为知青,“借”住在王小麦家也好,住知青点也好,吃的都只能是这些,甚至更差。她包里是有麦乳精,有罐头,甚至还有空间里的东西……但她能拿出来吗?麦乳精和罐头太过显眼不说,拿出来也可以,但够吃多久的?她手里是有票,能去供销社买,但太过显山露水一定会被排挤不说,还容易被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