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节
  就好像种植红树林时,使用竹筒护住苗,好让幼嫩的种苗可以顽强地生长。
  孙泽赶紧冲勤务兵嚷嚷:“找杯子去,把团部里头的一次性纸杯都给我拿来。”
  他就不信了,他能在甘肃种出沙枣来,到了新疆还种不下大枣树?
  整个团部被扫荡一空。
  孙泽活像土匪进村,实行的都是三光政策,连一个杯子都没给领导们留下。逼得领导连招待客人都让人家自备茶缸子。
  饶是这样,他还不满足,催着团部领导赶紧给他进新杯子来。
  其实照他说,还是竹筒更实用,毕竟竹筒扎实。
  然而南疆不是江南,要有这么多竹子给他用,也就不用他辛辛苦苦地种大枣树防沙了。
  纸杯还得去掉底,否则就这么套上去的话,小树苗长不出来。
  纵然如此,再碰上沙暴天气,那些劈头盖脸落进杯子里头的沙还是会盖住树苗,他又要一个个的再倒掉,折腾了他自己都要崩溃了。
  孙泽没有时间想到底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先做再说。
  从三月头忙到三月尾,几乎全镇的男女老少全都动员起来了,才勉勉强强地种下了两万株枣树苗。
  这里头能有多少棵正儿八经地活下来,孙泽也没数。
  好在温室大棚已经建起来,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不合适,小型的混合发电系统,对于大棚来说倒是能用。
  如此一来的话,直接上气雾喷灌系统,倒是能够快点儿将树苗也催出来,也方便后面补种。
  气雾栽培床竖起来了,一棵棵菜苗也发出来了,孙泽一屁.股坐在地上,完全不想动。
  他管不了许多了,他必须得好好歇一歇,不然肯定得年纪轻轻就过劳死。
  孙泽直接躺在地上,看着圆形柱子发呆。
  那上头爬满了嫩生生水芹菜跟空心菜,旁边的架子上长的是茼蒿跟生菜。
  过不了多久,番茄树估计也能长起来。
  要是运气好结了果子,那可是足足能够采上好几个月的。
  运气不好就拉倒,孙泽看着吐泡泡的鱼,撇撇嘴巴。
  反正他也是第一次种木本蕃茄,失败了再正常不过。
  不行,地方还是太小了,得扩大规模。
  把塔型雾培区、柱型雾培区以及快繁育苗区跟二层桶式雾培区分开来。要建个专门培育树果苗的地方。
  治沙是关系南.疆发展的大问题,必须得尽快尽早尽多地做。
  既然南.疆光热资源充沛,那就肯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孙泽挣扎着起了身,抓紧时间找笔记本上画图。
  还得再去团部化缘,得趁着这股劲头一并做下去,这样才能综合效益最高。
  他刚站直了,还没来得及掏出笔记本,外头就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这里,是我们跟南.疆的老百姓一块儿建起来的生态种植园。”
  孙泽下意识地回过头,待看清楚来人时,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艹,老子刚从地上爬起来,还没有拍身上的灰呀。
  老人家倒是不介意他这副灰头土脸,双眼猩红胡子拉碴的野人模样,还笑着招手让他过去。
  团里头的政委赶紧朝他使眼色,示意他充当讲解员。
  整个生态种植园就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速度快的惊人。
  从立项到建好,总共就花了一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头,他居然还没有忘记培育种苗,愣是无缝对接。
  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样挤出的时间精力,居然能够一心三用,桩桩都不落下。
  孙泽赶紧过去,介绍起大棚的情况。
  这其实是个气雾栽培加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使用紫外线灯杀菌外加防虫网,不打农药。
  “那这个园子一年能种多少菜呀?”
  孙泽在心里头估算了一下,审慎地报出答案:“10万斤是有的。这个属于立体栽培,气雾喷罐长得快。绿叶菜一旦长起来,每天收获六七百斤不是问题。”
  老人看着刚种下去不久的菜苗,高兴地点点头:“我看你在南海那边就种得挺好,那个菜下面条很香。到了南疆也要加加油啊。”
  他转过头看着跟随进来的当地群众,微微颔首示意,“咱们有这么多老百姓,都是要吃菜的。”
  孙泽立刻敬礼,大声宣布:“如果团里头能够再给我批下20亩地,我保证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吃菜问题。”
  政委差点儿没昏过去,这小子一张嘴就是20亩地的生态种植园。
  知不知道建个生态种植园多贵呀?他们可都是从牙缝里头省钱。
  老人家笑着点点头:“还是要多想想办法的,保证大家生活好了才是第一步。”
  他看着跟进来的群众夸奖道,“我们的人民是好样的,我们的民族干部也是好样的。大家力气往一个地方使,肯定都能过上好日子。”
  有年纪大的人听不懂汉语,伊力哈木江赶紧哆哆嗦嗦地帮着翻译。
  他从刚才见到老人家开始,就好像踩在棉花堆里头。
  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原来爷爷说的是真的。
  当年爷爷被毛.主席接见以后,回到家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觉得浑身暖融融的,仿佛整个人都陷在新棉被当中。
  现场的群众们情绪都激动起来,站得远的人拼命地朝老人家挥手。
  老人笑着挥手回礼,然后侧过脑袋,笑眯眯地看孙泽:“你让大家伙儿都吃你园子里头种出来的蔬菜瓜果,那外头的地用来干什么呀?”
  孙泽鼓足了勇气:“种树!除了种果树之外,还得种胡杨。种植一切能够防风沙的树。”
  树木产生经济效应需要时间,然而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沙尘暴而言,种树肯定是效果最好的。
  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就存在矛盾,树跟人争粮,人们要生活,那就肯定会想方设法拓展耕地。
  “我想应该试着打破这个模式。用尽可能少的土地,而且是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地进行现代化的立体种植,以此来满足大家的生活所需。”
  孙泽胆子大的很,“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能耗以及农业用水,还可以尽可能多的种植树木。”
  他给老人家分析,“一开始我们主要种植防风沙效果好的树,短时间内不考虑经济效应。等到绿树成荫,气候条件改善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种植果树这样的经济树种,来增加收入。”
  老人家等他说完了才追问,“粮食呢?大家除了吃菜之外,还要吃米面啊。”
  孙泽踟蹰了一下,语气不是很肯定:“我想试着在这儿种植一年生多年收的懒人稻。但是南海那边刚开始实验的时候,我就调到这边来了,还没顾得上打听情况。”
  老人笑了起来:“这个我倒是知道,长得快的很,既然想试,那就试试嘛。人哪有做什么事情都能保证成功的呢。失败是成功之母,多做几次,终究能够找出门路来。”
  孙泽精神为之一振,赶紧大声应下。
  这个生态种植园才刚刚开始建,里面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招待老人,实在有点儿不够看。
  团部的政委赶紧引着老人往外头走,他们刚种下一大片枣林呢。
  结果众人到达防沙林边上,政委刚开始介绍他们利用滴灌加地膜覆盖技术,确保树苗成活率,突然间就变了天。
  原本明晃晃的太阳突然间退去,天空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旁边人赶紧张罗着找伞,伊力哈木江更是着急地想脱下自己的衣服,帮老人挡雨。
  一群人当中唯一想不起来管这茬的就是孙泽,他只关心雨水蓄积系统有没有正常运转。
  政委被这人气得要翻白眼,真是我行我素,一点样子都没有。
  老人家却是心情很好:“春雨贵如油,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可不是吗,原本被风刮起的沙子叫雨水一打,全都乖乖的落下。
  绵绵细雨当中,从纸杯里冒出来的小树泛出了的翠色。
  旁边挖出来的长长的蓄水沟也发挥了作用,贪婪地吸收每一滴落下来的雨。
  雨伞撑起来了,老人笑容满面:“这个好,水利建设要跟起来,这样子,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他侧过头又跟伊力哈木江打听乡里头的群众现在用的是什么水?
  当听说大家现在是取用河水的时候,他点点头道:“还是要净化水源的,咱们要从源头上保证老百姓的健康。”
  伊力哈木江犯难:“现在引自来水过来不太容易。”
  “那我们就先过渡着,一边建自来水,一边先用水净化装置。”老人侧头又看孙泽,示意伊力哈木江,“这个你可以跟他打听打听。”
  孙泽耳朵一竖,顿觉不妙。
  果不其然,他刚抬起头,就对上了伊力哈木江那双一样的眼睛。
  这种眼神他实在太熟悉了,每个想压榨他剩余劳动价值的人,都会这样看着他。
  保健医生过来,再三劝说老人家赶紧回屋里头去。
  春捂秋冻,这个时节不能受凉的。
  老人家笑着点点头,还自我表扬了一句:“看,我遵医嘱,是个配合的好同志。”
  众人都笑了起来。
  已经到了餐点,老人家一行人被团部里头的同志簇拥着,直接去部队食堂用餐。
  因为团部主要领导也就是今天上午才知道的消息,根本没什么准备,端上来的主食还是玉米棒子跟土豆。
  老人高兴得连声叫好:“这个味儿好,我81年的时候在石河子军垦那边吃过这个,很香。军垦好啊,很有意义,咱们南.疆也不能放松。”
  政委等人赶紧让他尝尝,保健医生又急得团团转,真怕他吃了不消化。
  老人笑了起来,特地挑最小的:“我就尝尝,不多吃。”
  他说话的口气带着点讨好的意思,看的孙泽都忍不住想笑。
  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呀。
  老人侧过头,又主动跟他说起话来:“听说你没有打申请在这儿建个风力发电厂?”
  孙泽赶紧挺起脊背,放下手中的筷子:“是的。”
  老人朝他做了个手势:“没关系,一边说一边吃,人是铁饭是钢。”
  孙泽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了,赶紧喝了一大口汤,做好长篇大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