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徐东无赖地反咬一口:“要不是我偷看账本,可能等厂里的食糖全都融化都不知道大家亏损的事。不厚道、害大家的人是你!之前没渠道,食糖卖不出去,大家没话说。现在有门路,你还挡着不准卖,真正自私的人是你周永利!”
蔗农也都劝周永利,他们知道周永利为人厚道,但架不住现在情况困难。
“徐东也没说错,大家整年都亏损。本来就心疼,现在不卖,再拖两个月真就没人买。厂里工人、田地农民,赚的都是血汗钱,周厂长随口拖一两个月,打水漂的钱就是我们的血汗钱。”
“是啊,周厂长。反正食糖滞销,您的厂子也开不下去。现在卖出去,大家都有救。”
徐东趁机跟着说:“对!北方来的大老板还答应,只要厂长愿意把厂子卖给他,您还继续当一言堂厂长。但是厂里以后的销售渠道、工人工资以及蔗农的钱,都由大老板支付。那位大老板不差钱,人厚道,要不是听闻咱们西岭村是华国第一村,压根不会来。”
周永利将徐东狠狠推开,转身对村民说道:“三天时间。”
徐东:“什么三天时间?”
周永利:“只要大家给我三天时间,我就会把新的市场渠道带到大家面前,而且保证食糖价格比现在市场价高。”
徐东露出嘲讽的笑:“我们凭什么信你?要是耽误时间,让大老板不开心,改变主意不买咱们的食糖。你再趁机跑路,我们上哪喊冤去?”
周永利:“如果三天时间内,我没做到自己亲口承诺的。就算是砸锅卖铁,我也会把大家的白条全还上,以高于现在糖蔗市场价的百分之十!”
掷地有声,一时镇住混乱的场面。
众人盯着周永利,俱都开始动摇。
蔗农们也不是真的要逼周永利,实在是亏怕了。
食糖在厂子里堆积那么久,卖不出去。
田地里几十吨的糖蔗,没人买。
外面的市场价一跌再跌,让人完全见不到希望。
他们就算再乐观,此时也紧张、恐慌。
而徐东偷出来的账本就是压垮他们对周永利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急于抓住救命稻草,不管那低于现在市场价百分之十,犹如趁火打劫的强盗行为。
可是现在,周永利愿意照单赔偿他们的损失,并以高于市场价百分之十的价格。
一边亏、一边盈,不是傻的都知道怎么选。
徐东见状,顿时慌了。
他答应协助骆从诗,可是先收下了五千块。
事情要是办完,还有两万五。
两万五啊!
有了这钱,他能直接搬到长京市,自己下海做生意。
徐东赶紧高声说道:“你怎么保证?厂里没钱了!账本上都写着,清清楚楚的,没钱!要是有钱,他会连工人工资也发不出?他会给大家打白条?他要是有钱,我和家里那口子就不会两个月也没领到钱!”
周永利气怒至极:“徐东,你说这话没良心!我把厂里工人工资都结了,你俩也都结算完毕,是你自己跑回来把两个月工资放我桌上,说厂里现在困难,你俩不拿。最后,我还是把钱给了徐婶,你现在污蔑、泼脏水是怎么回事?”
徐东猛地回头瞪自家婆娘,而徐婶则心虚不敢回应。
吃了闷亏,徐东只好转移话题,含糊过去。
当初把工资还回去,主要还是为了车间主任的位置。
谁料蠢婆娘眼皮子浅,把钱拿了回来。
徐东:“打白条的事,你怎么不说?工人工资少,欠大家的白条才是大头。账本在这里,厂子没钱,周厂长资产恐怕也没那么多,他肯定还不起。”
这话一下把正动摇的大家摆正回来,默认徐东的话。
徐东:“老骆,你劝劝厂长,公正点劝。您可是村长,说任何话都得负全责。咱们整个村去年经济就下滑,今年再滑下去,达不到指标,咱第一村的名头就没了!骆村长!”
骆父看了眼徐东,熄灭烟头:“各位如果肯听我一句劝,我希望大家相信周厂长。但作为村长,我希望大家今年不会亏损,希望西岭村的经济能稳步上升。”
徐东露出喜意笑脸。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动摇得厉害。
骆父:“所以,我支持周厂长。”
“周厂长没钱,但他砸锅卖铁,肯定也会把钱还给大家。他的为人,你们看在眼里。我骆从书今天就放话,如果周厂长欠的钱还不上,我跟着还。砸锅卖铁、卖房卖血,把钱凑齐了全都还给大伙!”
.
.
骆母急匆匆跑回家,在房间里翻箱倒柜,拿上房本地契就要出门。
骆白见状,好奇询问:“妈,你拿这些干嘛?”
骆母把骆白拉到身边来,摊开房本地契、银行本以及家里所有值钱的,放到他面前。
“大宝,你帮妈估算,这些值多少钱?”
骆家不动产还算值钱,但流动资产就少了。
大部分不动产是上一辈留下来,比起大部分人还算富裕。
真正计较起来,还是少。
骆白:“不动产加流动资产,算起来总共三万。”
万元户啊。
在90年代还算富裕,但从92年开始,国家经济疯狂发展,万元开始贬值。等到97年左右,百万富翁就替代了万元户这个词。
骆母:“你爸为了支持你周叔,当众承诺协助你周叔把欠蔗农的白条全都还了,还是以高出糖蔗市场价百分之十。那头,徐东高唱周叔和你爸没钱,说大话还不起。你周叔已经去市里请人清算资产,我也赶紧回来算算,你看,这够吗?”
骆白摇头:“不够。”
不仅不够,还差得远。
如今食糖价格是1700每吨,而收购糖蔗价格今年是在80到90块每吨之间。西岭村蔗农如有一家种植十亩地,每亩产4吨糖蔗。尽数购买一名蔗农的糖蔗需要花费4000,西岭村蔗农幸好不算多,但要购买所有蔗农的糖蔗,至少需要花费三四十万。
三万块等于是杯水车薪,用处不大。
骆白根据制糖厂和周永利身家大概估算,最多也就十来万。
差了二三十万,除非答应下来慢慢还清。
但现在还有另一条可以一次性拿到钱的路子,恐怕蔗农不会选择相信周永利。
骆母着急:“那现在怎么办?徐东和唐镇他们那条渠道就是在坑蔗农,可不能让他们得逞。”
骆白弹了弹房本:“没事,还有我。”
骆母疑惑:“你?大宝,别胡闹。”
骆白:“没胡闹,我有钱啊。
第13章
骆母狐疑地看着骆白:“你哪来的钱?”
骆白:“如果我说是外公留下来给我的,妈会生气吗?”
骆母沉默片刻,叹口气说道:“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我跟你外公坐一块也聊不到三句话,年少早早嫁了也很少回去陪他。生下你之后,把你留在你外公那就匆匆走了。他把财产留给你也正常,再说,给你和给我,没多大区别。”
戴开源一辈子都泡在院里、田地里,不怎么关注妻儿。
导致妻儿跟他关系冷淡,反倒是跟隔了一辈的外孙亲厚。
骆白抱了抱骆母:“其实开始压根没钱拿,值钱的不动产和流动资金基本上都还是给了您和舅舅。留下来给我的,是外公生前研究出来的产品的专利费。”
骆母蹙眉:“专利费?这也没多少啊。”
骆白:“足够了。”
骆母还是不相信,她哪里会相信自己那迂腐的父亲捣鼓出来的东西能赚到钱?
现在缺的可是二十来万,不是一两千块的小钱。
她父亲说好听点是农科院院士,说难听点还不是种田?
骆白就是解释再清楚,对知识产权保护没有概念的骆母依旧不懂。
华国85年才正式实施专利法,将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到发明专权。
浸泡研究室的戴开源闲暇无事,捣鼓出几样农具并授权给厂家,初期赚到的钱全都留给子女亲人。他去世之前匆匆申请保护专利,将继承权给了骆白并亲自指定代理人。
初期,专利保护不受重视。
期间还有人觉得戴开源已经去世,想浑水摸鱼把专利权抢过去。
后来被戴开源指定的代理人告上法庭,获得一笔赔偿款。
由那时起,戴开源发明的农具开始进账。
华国什么最多?
农民。
其次才是工人。
所以农业暴利。
近两年来收益最多,约莫五十来万。
作为直接受益人的骆白等于一夜暴富。
不过未来几年农具更新换代速度太快,戴开源发明的农具被淘汰,所以专利费最多就是赚这两年而已。
原轨迹中,戴开源将专利产权交由骆白继承,但原著里的‘骆白’不重视。
在厂商侵权赔偿时直接把农具专权卖出去,仅得四万块。
在93年经济大爆发期间,四万块全投进救命的那场手术里,却也依旧没能保住‘骆白’的腿。
骆母听完,恍然大悟:“怪不得有段时间,你老往长京市跑。”
她和骆父却以为骆白舍不得外公,不习惯住西岭村。
一时间怕刺激到他,加上愧疚于是纵容,没有过问半句。
骆白拿起电话:“妈,要是我打算入股周叔的制糖厂,您帮不帮我?”
蔗农也都劝周永利,他们知道周永利为人厚道,但架不住现在情况困难。
“徐东也没说错,大家整年都亏损。本来就心疼,现在不卖,再拖两个月真就没人买。厂里工人、田地农民,赚的都是血汗钱,周厂长随口拖一两个月,打水漂的钱就是我们的血汗钱。”
“是啊,周厂长。反正食糖滞销,您的厂子也开不下去。现在卖出去,大家都有救。”
徐东趁机跟着说:“对!北方来的大老板还答应,只要厂长愿意把厂子卖给他,您还继续当一言堂厂长。但是厂里以后的销售渠道、工人工资以及蔗农的钱,都由大老板支付。那位大老板不差钱,人厚道,要不是听闻咱们西岭村是华国第一村,压根不会来。”
周永利将徐东狠狠推开,转身对村民说道:“三天时间。”
徐东:“什么三天时间?”
周永利:“只要大家给我三天时间,我就会把新的市场渠道带到大家面前,而且保证食糖价格比现在市场价高。”
徐东露出嘲讽的笑:“我们凭什么信你?要是耽误时间,让大老板不开心,改变主意不买咱们的食糖。你再趁机跑路,我们上哪喊冤去?”
周永利:“如果三天时间内,我没做到自己亲口承诺的。就算是砸锅卖铁,我也会把大家的白条全还上,以高于现在糖蔗市场价的百分之十!”
掷地有声,一时镇住混乱的场面。
众人盯着周永利,俱都开始动摇。
蔗农们也不是真的要逼周永利,实在是亏怕了。
食糖在厂子里堆积那么久,卖不出去。
田地里几十吨的糖蔗,没人买。
外面的市场价一跌再跌,让人完全见不到希望。
他们就算再乐观,此时也紧张、恐慌。
而徐东偷出来的账本就是压垮他们对周永利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急于抓住救命稻草,不管那低于现在市场价百分之十,犹如趁火打劫的强盗行为。
可是现在,周永利愿意照单赔偿他们的损失,并以高于市场价百分之十的价格。
一边亏、一边盈,不是傻的都知道怎么选。
徐东见状,顿时慌了。
他答应协助骆从诗,可是先收下了五千块。
事情要是办完,还有两万五。
两万五啊!
有了这钱,他能直接搬到长京市,自己下海做生意。
徐东赶紧高声说道:“你怎么保证?厂里没钱了!账本上都写着,清清楚楚的,没钱!要是有钱,他会连工人工资也发不出?他会给大家打白条?他要是有钱,我和家里那口子就不会两个月也没领到钱!”
周永利气怒至极:“徐东,你说这话没良心!我把厂里工人工资都结了,你俩也都结算完毕,是你自己跑回来把两个月工资放我桌上,说厂里现在困难,你俩不拿。最后,我还是把钱给了徐婶,你现在污蔑、泼脏水是怎么回事?”
徐东猛地回头瞪自家婆娘,而徐婶则心虚不敢回应。
吃了闷亏,徐东只好转移话题,含糊过去。
当初把工资还回去,主要还是为了车间主任的位置。
谁料蠢婆娘眼皮子浅,把钱拿了回来。
徐东:“打白条的事,你怎么不说?工人工资少,欠大家的白条才是大头。账本在这里,厂子没钱,周厂长资产恐怕也没那么多,他肯定还不起。”
这话一下把正动摇的大家摆正回来,默认徐东的话。
徐东:“老骆,你劝劝厂长,公正点劝。您可是村长,说任何话都得负全责。咱们整个村去年经济就下滑,今年再滑下去,达不到指标,咱第一村的名头就没了!骆村长!”
骆父看了眼徐东,熄灭烟头:“各位如果肯听我一句劝,我希望大家相信周厂长。但作为村长,我希望大家今年不会亏损,希望西岭村的经济能稳步上升。”
徐东露出喜意笑脸。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动摇得厉害。
骆父:“所以,我支持周厂长。”
“周厂长没钱,但他砸锅卖铁,肯定也会把钱还给大家。他的为人,你们看在眼里。我骆从书今天就放话,如果周厂长欠的钱还不上,我跟着还。砸锅卖铁、卖房卖血,把钱凑齐了全都还给大伙!”
.
.
骆母急匆匆跑回家,在房间里翻箱倒柜,拿上房本地契就要出门。
骆白见状,好奇询问:“妈,你拿这些干嘛?”
骆母把骆白拉到身边来,摊开房本地契、银行本以及家里所有值钱的,放到他面前。
“大宝,你帮妈估算,这些值多少钱?”
骆家不动产还算值钱,但流动资产就少了。
大部分不动产是上一辈留下来,比起大部分人还算富裕。
真正计较起来,还是少。
骆白:“不动产加流动资产,算起来总共三万。”
万元户啊。
在90年代还算富裕,但从92年开始,国家经济疯狂发展,万元开始贬值。等到97年左右,百万富翁就替代了万元户这个词。
骆母:“你爸为了支持你周叔,当众承诺协助你周叔把欠蔗农的白条全都还了,还是以高出糖蔗市场价百分之十。那头,徐东高唱周叔和你爸没钱,说大话还不起。你周叔已经去市里请人清算资产,我也赶紧回来算算,你看,这够吗?”
骆白摇头:“不够。”
不仅不够,还差得远。
如今食糖价格是1700每吨,而收购糖蔗价格今年是在80到90块每吨之间。西岭村蔗农如有一家种植十亩地,每亩产4吨糖蔗。尽数购买一名蔗农的糖蔗需要花费4000,西岭村蔗农幸好不算多,但要购买所有蔗农的糖蔗,至少需要花费三四十万。
三万块等于是杯水车薪,用处不大。
骆白根据制糖厂和周永利身家大概估算,最多也就十来万。
差了二三十万,除非答应下来慢慢还清。
但现在还有另一条可以一次性拿到钱的路子,恐怕蔗农不会选择相信周永利。
骆母着急:“那现在怎么办?徐东和唐镇他们那条渠道就是在坑蔗农,可不能让他们得逞。”
骆白弹了弹房本:“没事,还有我。”
骆母疑惑:“你?大宝,别胡闹。”
骆白:“没胡闹,我有钱啊。
第13章
骆母狐疑地看着骆白:“你哪来的钱?”
骆白:“如果我说是外公留下来给我的,妈会生气吗?”
骆母沉默片刻,叹口气说道:“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我跟你外公坐一块也聊不到三句话,年少早早嫁了也很少回去陪他。生下你之后,把你留在你外公那就匆匆走了。他把财产留给你也正常,再说,给你和给我,没多大区别。”
戴开源一辈子都泡在院里、田地里,不怎么关注妻儿。
导致妻儿跟他关系冷淡,反倒是跟隔了一辈的外孙亲厚。
骆白抱了抱骆母:“其实开始压根没钱拿,值钱的不动产和流动资金基本上都还是给了您和舅舅。留下来给我的,是外公生前研究出来的产品的专利费。”
骆母蹙眉:“专利费?这也没多少啊。”
骆白:“足够了。”
骆母还是不相信,她哪里会相信自己那迂腐的父亲捣鼓出来的东西能赚到钱?
现在缺的可是二十来万,不是一两千块的小钱。
她父亲说好听点是农科院院士,说难听点还不是种田?
骆白就是解释再清楚,对知识产权保护没有概念的骆母依旧不懂。
华国85年才正式实施专利法,将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到发明专权。
浸泡研究室的戴开源闲暇无事,捣鼓出几样农具并授权给厂家,初期赚到的钱全都留给子女亲人。他去世之前匆匆申请保护专利,将继承权给了骆白并亲自指定代理人。
初期,专利保护不受重视。
期间还有人觉得戴开源已经去世,想浑水摸鱼把专利权抢过去。
后来被戴开源指定的代理人告上法庭,获得一笔赔偿款。
由那时起,戴开源发明的农具开始进账。
华国什么最多?
农民。
其次才是工人。
所以农业暴利。
近两年来收益最多,约莫五十来万。
作为直接受益人的骆白等于一夜暴富。
不过未来几年农具更新换代速度太快,戴开源发明的农具被淘汰,所以专利费最多就是赚这两年而已。
原轨迹中,戴开源将专利产权交由骆白继承,但原著里的‘骆白’不重视。
在厂商侵权赔偿时直接把农具专权卖出去,仅得四万块。
在93年经济大爆发期间,四万块全投进救命的那场手术里,却也依旧没能保住‘骆白’的腿。
骆母听完,恍然大悟:“怪不得有段时间,你老往长京市跑。”
她和骆父却以为骆白舍不得外公,不习惯住西岭村。
一时间怕刺激到他,加上愧疚于是纵容,没有过问半句。
骆白拿起电话:“妈,要是我打算入股周叔的制糖厂,您帮不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