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节
郑秋实的发言之后,按照惯例是老生代表上台致欢迎词,欢迎新一级的师弟师妹们入学。可今年的安排却把新生提到了前边,主持老师这么说的:“刚刚郑教授的发言可谓语重心长,已经在校学习的老同学们想必感想很深,但是,今天既然是为了迎接新同学办的开学典礼,咱们先来听听新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好不好?”
然后,小秋被点名,上台发言。
从班级队伍里走出来,小秋就看见郑秋实坐在主席台上,正和大校长在低头说着什么,看都没看她一眼。
她也努力平复着些许紧张,尽量放平静心情,缓步走上台去。
上一辈子,做了十几年教室,面对几十名乃是上百名学生讲课早已经习惯,这个经历让她比同龄人表现的要淡定沉稳许多,但真的走到台上,面对下边几千名同学老师,身后还坐着学校的主要领导和自己的师傅,说不紧张是假的。
她的稿件本来背下来了,但为了保险,她还是将稿子抄在了几张小卡片上……
吸一口气,小秋缓缓开口:“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上午好,我是84级临床专业学生王小秋……”
顺利地开了口,紧张也就渐渐淡了,小秋按照稿子开始发言。她的发言写的中规中矩,却采用了许多事实的数据,将国内外医学发展进行了数据化的对比,又陈述中国医学发展数千年,历史悠久、积淀沉厚,却因为历史原因,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最后,说到作为一名刚刚入学的医学院新生,她愿意代表,也希望能够代表所有的新生宣誓:将以祖国医学的发展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和信念……
小秋发完言,在掌声中鞠躬准备下台,却被人拦住,小秋一看,竟然是之前跟郑秋实说小话的大校长。
大校长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本来很和蔼慈祥的脸,这一刻却是满脸严肃,严肃中又透出些难以抑制的激动来。他亲自上前,略显激动地重复小秋刚刚的宣誓誓言,然后道:“我建议,请王小秋同学带领同学们重新进行一次郑重的宣誓。”
小秋这会儿能退缩吗?自然不能。
于是,开学第一天,小秋就出了名,开学典礼后,不论她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到好些人的目光追随,还不乏窃窃私语和指指点点。
好在,医学院的课程安排是出了名的繁重,小秋不住校,在学校里流连的时间很少,几乎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倒是渐渐少了被人过度关注的烦恼。
还真让乔西说中了,开学典礼后,辅导员杨朋又找到了小秋,想让她担任班里的班长或者团支书,被小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的理由很现成,也不容人不信:“老师,谢谢您的信任,可我还申请了中医学院的旁听生,两边上课就很忙了,实在没有时间,对不起。”
面对这个理由,辅导员多少有些意外,但也无话可说,只能作罢。
课程表小秋抄了一份,至于听课的教室只能每天早晨早去一段时间去宿舍楼下看公告栏……好在,校园里允许骑自行车,要不然,每天往宿舍跑几趟,也够她跑断腿了。
上了四天课,周六这天,只有上午有课,下午大家就可以休息了。
上课时,李芳云找到小秋,对她说:“王小秋同学,你下午没事儿吧?咱们宿舍几个准备一起出去逛街买点儿东西,晚上再吃个饭,你也一起吧?”
小秋正好也没有太着急的事儿,于是就答应下来。
虽然没在宿舍留宿过,但因为中午时间比较长,她在食堂吃过饭后,还是会去宿舍里小憩一会儿,与宿舍的其他四个人也认识了。应了那句话,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就是缘分,虽然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也都多多少少有一点儿自己的小心思,但总得来说,这个时代的学生还是很淳朴的,都比较好相处,远没有后来女生宿舍中那种勾心斗角、攀富比贵、小团体那么惨烈。
下了课,小秋自然地与李芳云和另一个叫赵艳艳的西安姑娘一起,去食堂吃饭。
这两位家庭条件都不错,特别是赵艳艳,吃饭挺讲究,打了一份小排骨,回头对李芳云和小秋道:“你们俩买青菜吧,一份排骨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咱们一起吃。”
李芳云笑呵呵地答应着,果然打了一份土豆片。
小秋目光转了转,打了一份红烧鱼……二餐的鱼和排骨都不错,鱼是大段的鲤鱼或者草鱼,肉很肥美。等到师傅给打米饭的时候,小秋主动要求要半份,多了吃不了也是浪费。
李芳云还没离开,听过到这话立刻开口道:“不用,不用,一份就好了。”
那大师傅看了李芳云一眼,果然照旧给了一整份米饭,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两个小姑娘都挺漂亮的缘故,给的米饭比平常还多一些。
小秋端了饭盒离开窗口,李芳云低声道:“你吃不了随便给咱们班哪个男生都行啊,他们的饭票可都不够吃的呢!”
第七百四十五章
小秋暗暗叹了口气,她是真的佩服李芳云的社交能力,她大方坦然,待人真诚,看着似乎有些爱操心,但真的不会惹人反感,反而在班里的人缘很不错,仅仅一个星期,几乎跟班里的同学们都熟悉了,不分男生还是女生。而小秋仅仅只能叫上本宿舍的几个人的名字,班里其他人只是看着眼熟,还对不上号儿呢。
看小秋半低着头,李芳云叹气道:“你呀,就是脸皮儿太薄!来,给我……”李芳云让小秋预留出自己吃的饭,把多余的拨出来,准备给班里的男生们。
赵艳艳也笑着将大半个馒头递给李芳云:“我这馒头也吃不完,也给他们送去吧。”
李芳云瞪她一眼:“馒头又不是不给切,你干嘛不买半个?”
米饭论份儿卖,馒头却可以切开,一个馒头三两,可以切成一两或者二两,许多女生都是吃二两的。
赵艳艳笑着挥挥手:“咱们发的细粮票吃不完嘛!”
“真吃不完可以卖呀,就是攒一块儿送人也让人记个人情呀……”李芳云对人情世故是真的透彻,小事儿上都铺排地清清楚楚的。
赵艳艳是真的不在乎这些,笑笑没有说话,但显然没怎么把这话放在心上。
小秋则是对这些东西不上心,却认可李芳云说的话很有道理。这么一点一点地送过去,没人记得好不说,说不定还落个给人吃剩饭的名声。
没想到,李芳云这一次送饭回来,竟带回来一块豆腐乳,用饭盒盖端着,笑嘻嘻地往小秋和赵艳艳面前一放,道:“男生们舍不得吃菜,合伙买的豆腐乳,我尝着味儿挺好的要了一块,来尝尝,说是京城上百年的老字号出的呢。”
小秋笑着点点头没有动手,赵艳艳倒是吃了一口,却摇摇头道:“我更想吃我们西安的臊子面和油泼辣子……这里的菜都不够辣,也不够香……”
油辣子,小秋大青花里就有,可这会儿却没办法拿出来。
她看了一眼神情恹恹地拨弄着饭菜的赵艳艳,没有提这个,只招呼两个人吃鱼:“你们两个吃鱼,别浪费了……”
赵艳艳摇摇头:“我不爱吃鱼……”
倒是李芳云笑的畅快,道:“你不爱吃我爱吃,我们那靠海,海鱼多,这个季节的鲅鱼最肥,包饺子最好吃。”
小秋记起上一世在海边城市吃过的海鲜饺子,也笑着附和:“鲅鱼饺子确实好吃,不过,我也喜欢蛤蜊肉饺子,还有海蛎子萝卜丝馅儿的也好吃,鲜的很。”
“哎,哎,小秋啊,你在海边儿待过啊?”李芳云颇有些觅得知音的感觉,连称呼都变了。
小秋抿嘴笑笑,没有细说:“我们s省也是沿海好吧。”
“哦哦,也对,其实你们那边,特别是胶东和我们那边很多习俗差不多……对了,我听我爷说过,他就是从s省过去的,老家好像是黄县……”
小秋笑笑道:“这么说起来,咱们也算半个老乡了。”
李芳云热乎乎地说:“不是半个,是整个儿的,我奶奶也是从s省过去的,不过,我奶奶是上一辈过去的,好像是日本人那时候过去的……”
关内人出关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迫于生计出关谋生路的、淘金的,名曰‘闯关东’;另一种则是被迫离家,被强征到东北修铁路、挖煤矿的劳工。
然后,小秋被点名,上台发言。
从班级队伍里走出来,小秋就看见郑秋实坐在主席台上,正和大校长在低头说着什么,看都没看她一眼。
她也努力平复着些许紧张,尽量放平静心情,缓步走上台去。
上一辈子,做了十几年教室,面对几十名乃是上百名学生讲课早已经习惯,这个经历让她比同龄人表现的要淡定沉稳许多,但真的走到台上,面对下边几千名同学老师,身后还坐着学校的主要领导和自己的师傅,说不紧张是假的。
她的稿件本来背下来了,但为了保险,她还是将稿子抄在了几张小卡片上……
吸一口气,小秋缓缓开口:“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上午好,我是84级临床专业学生王小秋……”
顺利地开了口,紧张也就渐渐淡了,小秋按照稿子开始发言。她的发言写的中规中矩,却采用了许多事实的数据,将国内外医学发展进行了数据化的对比,又陈述中国医学发展数千年,历史悠久、积淀沉厚,却因为历史原因,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最后,说到作为一名刚刚入学的医学院新生,她愿意代表,也希望能够代表所有的新生宣誓:将以祖国医学的发展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和信念……
小秋发完言,在掌声中鞠躬准备下台,却被人拦住,小秋一看,竟然是之前跟郑秋实说小话的大校长。
大校长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本来很和蔼慈祥的脸,这一刻却是满脸严肃,严肃中又透出些难以抑制的激动来。他亲自上前,略显激动地重复小秋刚刚的宣誓誓言,然后道:“我建议,请王小秋同学带领同学们重新进行一次郑重的宣誓。”
小秋这会儿能退缩吗?自然不能。
于是,开学第一天,小秋就出了名,开学典礼后,不论她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到好些人的目光追随,还不乏窃窃私语和指指点点。
好在,医学院的课程安排是出了名的繁重,小秋不住校,在学校里流连的时间很少,几乎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倒是渐渐少了被人过度关注的烦恼。
还真让乔西说中了,开学典礼后,辅导员杨朋又找到了小秋,想让她担任班里的班长或者团支书,被小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的理由很现成,也不容人不信:“老师,谢谢您的信任,可我还申请了中医学院的旁听生,两边上课就很忙了,实在没有时间,对不起。”
面对这个理由,辅导员多少有些意外,但也无话可说,只能作罢。
课程表小秋抄了一份,至于听课的教室只能每天早晨早去一段时间去宿舍楼下看公告栏……好在,校园里允许骑自行车,要不然,每天往宿舍跑几趟,也够她跑断腿了。
上了四天课,周六这天,只有上午有课,下午大家就可以休息了。
上课时,李芳云找到小秋,对她说:“王小秋同学,你下午没事儿吧?咱们宿舍几个准备一起出去逛街买点儿东西,晚上再吃个饭,你也一起吧?”
小秋正好也没有太着急的事儿,于是就答应下来。
虽然没在宿舍留宿过,但因为中午时间比较长,她在食堂吃过饭后,还是会去宿舍里小憩一会儿,与宿舍的其他四个人也认识了。应了那句话,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就是缘分,虽然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也都多多少少有一点儿自己的小心思,但总得来说,这个时代的学生还是很淳朴的,都比较好相处,远没有后来女生宿舍中那种勾心斗角、攀富比贵、小团体那么惨烈。
下了课,小秋自然地与李芳云和另一个叫赵艳艳的西安姑娘一起,去食堂吃饭。
这两位家庭条件都不错,特别是赵艳艳,吃饭挺讲究,打了一份小排骨,回头对李芳云和小秋道:“你们俩买青菜吧,一份排骨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咱们一起吃。”
李芳云笑呵呵地答应着,果然打了一份土豆片。
小秋目光转了转,打了一份红烧鱼……二餐的鱼和排骨都不错,鱼是大段的鲤鱼或者草鱼,肉很肥美。等到师傅给打米饭的时候,小秋主动要求要半份,多了吃不了也是浪费。
李芳云还没离开,听过到这话立刻开口道:“不用,不用,一份就好了。”
那大师傅看了李芳云一眼,果然照旧给了一整份米饭,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两个小姑娘都挺漂亮的缘故,给的米饭比平常还多一些。
小秋端了饭盒离开窗口,李芳云低声道:“你吃不了随便给咱们班哪个男生都行啊,他们的饭票可都不够吃的呢!”
第七百四十五章
小秋暗暗叹了口气,她是真的佩服李芳云的社交能力,她大方坦然,待人真诚,看着似乎有些爱操心,但真的不会惹人反感,反而在班里的人缘很不错,仅仅一个星期,几乎跟班里的同学们都熟悉了,不分男生还是女生。而小秋仅仅只能叫上本宿舍的几个人的名字,班里其他人只是看着眼熟,还对不上号儿呢。
看小秋半低着头,李芳云叹气道:“你呀,就是脸皮儿太薄!来,给我……”李芳云让小秋预留出自己吃的饭,把多余的拨出来,准备给班里的男生们。
赵艳艳也笑着将大半个馒头递给李芳云:“我这馒头也吃不完,也给他们送去吧。”
李芳云瞪她一眼:“馒头又不是不给切,你干嘛不买半个?”
米饭论份儿卖,馒头却可以切开,一个馒头三两,可以切成一两或者二两,许多女生都是吃二两的。
赵艳艳笑着挥挥手:“咱们发的细粮票吃不完嘛!”
“真吃不完可以卖呀,就是攒一块儿送人也让人记个人情呀……”李芳云对人情世故是真的透彻,小事儿上都铺排地清清楚楚的。
赵艳艳是真的不在乎这些,笑笑没有说话,但显然没怎么把这话放在心上。
小秋则是对这些东西不上心,却认可李芳云说的话很有道理。这么一点一点地送过去,没人记得好不说,说不定还落个给人吃剩饭的名声。
没想到,李芳云这一次送饭回来,竟带回来一块豆腐乳,用饭盒盖端着,笑嘻嘻地往小秋和赵艳艳面前一放,道:“男生们舍不得吃菜,合伙买的豆腐乳,我尝着味儿挺好的要了一块,来尝尝,说是京城上百年的老字号出的呢。”
小秋笑着点点头没有动手,赵艳艳倒是吃了一口,却摇摇头道:“我更想吃我们西安的臊子面和油泼辣子……这里的菜都不够辣,也不够香……”
油辣子,小秋大青花里就有,可这会儿却没办法拿出来。
她看了一眼神情恹恹地拨弄着饭菜的赵艳艳,没有提这个,只招呼两个人吃鱼:“你们两个吃鱼,别浪费了……”
赵艳艳摇摇头:“我不爱吃鱼……”
倒是李芳云笑的畅快,道:“你不爱吃我爱吃,我们那靠海,海鱼多,这个季节的鲅鱼最肥,包饺子最好吃。”
小秋记起上一世在海边城市吃过的海鲜饺子,也笑着附和:“鲅鱼饺子确实好吃,不过,我也喜欢蛤蜊肉饺子,还有海蛎子萝卜丝馅儿的也好吃,鲜的很。”
“哎,哎,小秋啊,你在海边儿待过啊?”李芳云颇有些觅得知音的感觉,连称呼都变了。
小秋抿嘴笑笑,没有细说:“我们s省也是沿海好吧。”
“哦哦,也对,其实你们那边,特别是胶东和我们那边很多习俗差不多……对了,我听我爷说过,他就是从s省过去的,老家好像是黄县……”
小秋笑笑道:“这么说起来,咱们也算半个老乡了。”
李芳云热乎乎地说:“不是半个,是整个儿的,我奶奶也是从s省过去的,不过,我奶奶是上一辈过去的,好像是日本人那时候过去的……”
关内人出关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迫于生计出关谋生路的、淘金的,名曰‘闯关东’;另一种则是被迫离家,被强征到东北修铁路、挖煤矿的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