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第七十四章教育为本
李鸿过和方宝英思索了半天,他们能如何改进目前的现状,如何能让太祖规划蓝图里面的美好社会成为现实,思来想去,最后他们两个人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首先要先发展教育。
沈相在小册子之中也已经分析了他认为民主社会无法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奴籍人数太多,这部分人无法得到很好的教育,无法提高自己的素质,无法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所以,他们就无法在思想上觉醒,无法形成一股力量,无法达到太祖的要求。
李鸿过和方宝英对沈相的分析深以为然,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沈相只是看到了一个方面,他只看到了庞大的奴籍人群,或者换句话来说——是处于奴籍之中的男子。对于女子,沈相完全没有为她们思考过,虽然当时太祖将奴籍和对女子的歧视都一并废除了,可是历朝历代的权臣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像□□那样提升女子的地位,实行一夫一妻制度。
方宝英愤愤地说道:“他们都是一些短视的男子,这个世间女子占了一半,为何从不考虑女子的感受呢?难道女子就不是人么?女子天生就比男子差么?活该受男子的奴役和剥削?明明女子也可以做到男子能做的那些事情啊,可是完全没有机会去尝试。
退一万步说,如果不提升女子的教育水平,不让女子懂文化、识礼仪,那么如何能很好地教育下一代呢?鸿哥儿,你也见过很多没有见识的妇人,生生把自己的儿子、女儿养成了拿不出手的坏坯子,一家人只有越来越差,日子越过越苦,完全没有出头之日。”
李鸿过点了点头,轻轻地揽住坐在床上的方宝英,安抚着她的情绪,对她说道:“宝英,当权的都是一些男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各种政策都是偏向于男子,对男子有利的,这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从这点来说,我倒是特别佩服太祖,他竟然能在那个位置上提出这样的政策,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
方宝英眼睛亮晶晶地抓住他说道:“鸿哥儿,我好向往太祖当政的那个时代啊,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朝代啊,如果女子也可以考科举,我觉得我怎么也能考上个进士。”
李鸿过嘿嘿一笑,说到:“不仅能中进士,名次还差不了!你是谁啊?你可是誉满全国的方大家。”
方宝英扑哧一声笑了,说道:“你就笑话我吧,鸿过,我知道,诗词都只是小道,能够济世救民匡扶天下才是人间正道呢。我在这方面还差得远呢,好好复习能考上个进士就谢天谢地了。”
说道此处的时候方宝英一阵落寞,将自己的头埋进李鸿过的怀里,说道:“鸿哥儿,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女子又不能考科举,也不能做官,就连做生意的也很好,大部分女子都只是待在家中相夫教子,和后院里面的其他女人斗来斗去的,这样的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呢?她们觉得好么?能满足么?”
李鸿过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如果不能实行一夫一妻制度,每个女子都在担心自己的正妻位置不保,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和其他女人争宠上,哪里有能想到宝英你想的这些呢?她们疲于争斗还来不及,哪有精力多想这些别的?”
方宝英狠狠拧了李鸿过一把,说道:“鸿哥儿,你们男人真坏,我们女人也真笨!哎,我很想办个女学教导女孩子一些知识,你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么?”
李鸿过眼睛一亮,低头看着方宝英,说道:“宝英,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啊!如果你能教育出很多女弟子,那么就能慢慢地提高女孩子的文化水平,说不定还能改变社会上的风气,让女子不再以无才为好,而要德才兼备才好。你现在可是大家公认的‘方大家’,大家都认可了你的才华,如果你开馆授徒,应该很多人都会趋之若鹜的。”
方宝英叹了口气,说到:“鸿哥儿,你不知道,对现在大秦的女子来说学什么琴棋书画都是虚的,最重要的还是嫁个好丈夫,抓住丈夫的心,如果我教出来的女弟子都是有才华的,但是却无法获得幸福的女子,那么这种女子尚才德的风气永远不会传开去,说不定那些女弟子和她们的家人还会怨恨与我呢。”
说道此处,方宝英抿了抿嘴,看着李鸿过说道:“鸿哥儿,我知道你和赵庆泽交情很好,能不能劝一劝他,让他再抵住压力不要纳妾,再给琬姐姐一点儿时间,琬姐姐身体都没有问题,一定能怀上孩子的。哎,远的不说,近的就说说蒋琬琬姐姐吧,她也是远近闻名的才女,才情甚好,家世也好,嫁的丈夫也好,但是因为迟迟不能生出孩子来,现在还不是日子过得不顺心。”
李鸿过捧着方宝英的脸说道:“宝英,别人的生活我们不好插手,我们不能劝别人怎么做,让别人照着我们设想好的路去做,剥夺他们选择的权利。我们能做的只是把这件事的利弊给他分析清楚,如果选择了这边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选择了那边又有什么样的后果,最后要让他自己去做选择,决定自己的人生。
所以宝英你也不用为别人的人生负责,你可以尽管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开办女学之后,你可以不单单教那些女子们琴棋书画,也可以教她们一些人际交往的诀窍,或者是一些和夫君相处的小窍门。而且女学的学生你也不必一股脑都收啊,你可以选择一些你认为有灵性和你投缘的女学生,然后把你的想法传递下去。你不是劝我不要着急,实现太祖的想法不是一日之功,但是你可以把这颗思想的火种传递下去,你说是不是?”
方宝英眼睛一亮,然后抓住李鸿过的胳膊说到:“鸿哥儿,你说得太对了,就这么办!等我出了月子之后就开始筹备女学的事情,可以把书院建立在京郊的庄子上,或者在城里找一间屋子改装成学堂。哎呀,要好好规划一下呢,还得请些人来帮忙,不行,我现在就得开始规划呢。”
李鸿过笑着对她说道:“现在你还在月子里呢,可不能动笔,伤了眼睛怎么办?等你出了月子就开始好好规划,用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把女学的建筑设施好好弄完,然后再细细挑选一些学生,等到后年年后在开始办学,那个时候孩子也大一些了,娘应该也不会反对了。”
方宝英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待日后囡囡长大了,我也让她进入我的女学里面念书!”然后她欢乐地说道:“鸿哥儿,不如你也办一个学堂,收几个弟子吧,我们都这样把思想的火种传递下去。”
李鸿过摇了摇头,说道:“宝英,女子和男子不一样,你办女学大有作为,但是我如果弃官教书,却只能降低影响力,如果我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爬到高位,然后就可以利用权力做很多事情了。”
说道此处,李鸿过微微一笑,说道:“宝英,你想想,如果我可以成为翰林院大学士或者贡院的大学士,就能负责出科考题目,如果我加大农学的难度,是不是就可以让更多寒门士子考中童生,同时限制世家的发展,求得一个均衡呢?
如果我成为了科考的主考官,在取进士的时候,明确表达自己的喜恶,对于那些三妻四妾内帷不修的人,极少点他们做进士,或者说让他们排名都靠后,那么时间男子为了考中进士或者名次好一点,是不是就会不纳妾,或者至少在考中进士之后才纳妾呢?
如果我当上了吏部尚书,或者当上了宰相,将官员的的齐家这一项纳入考核,宠妾灭妻的考绩劣等,纳妾亵玩数量多的考绩劣等,是不是比现在空口说白话要有用得多?
等到日后一夫一妻形成了风气,大家不论男女都体会到了一夫一妻制度的好处,不用强制推行也必然会有很多人坚守的。”
方宝英点了点头,说道:“可是,这样好难啊,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鸿哥儿你现在20岁都不到,恐怕要到五十多岁胡子都熬白了,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呢。”
李鸿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那些是远期的目标,可是我也有近期的目标,就是尝试着推行一项制度——让奴籍的人也有机会进学,参加科举,如果奴籍之人考中童生,便可以脱离奴籍,自己去谋生,这样一来,想要自主脱离奴籍的人就会很多,而且这部分人脱离了奴籍之后也不至于会饿死,就没有了沈相那样强制别人脱离奴籍政策的弊端。”
方宝英问道:“可是,这样的政策会有人支持么?”
李鸿过微笑着看着方宝英,说道:“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这就当做是我的近期目标吧。而且宝英你忘了么?李茂祖已经进入永平县学三年了,明年2月就要参加童生试了,我准备给他写一封信,让他提早一点儿和根叔根婶一起过来京城过年,并且一直在京城复习童生试。我到时候好好教他,务必让他这一届考中童生,一来是全了我们主仆这么多年的情意,而来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其他的奴仆们看到希望。空口白牙怎么能比得上实实在在能看得到的人有说服力呢?而且,有着茂祖这个由头,我提出来这样的折子也不算是太惊人,大家不会想歪。”
第75章 虎视眈眈
第七十五章虎视眈眈
本来腊月初的时候根叔根婶就该带着李茂祖和李梅到京城李家来拜年的,也顺便和李蔡氏汇报一下永平县里那边一年的收益等各种情况。因为明年是新一届的科考之年,李鸿过又准备去信让李茂祖他们早些过来,他好辅导一下李茂祖功课。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没有几天他们一家人就都坐着马车过来了,还带着很多的礼物,他们是来给李鸿过恭贺弄瓦之喜的。(就是喜得一个女儿,生儿子就是弄璋之喜)
见到他们一家对李鸿过有了女儿这件事这么上心,李蔡氏自然是欣喜万分的,急匆匆地走到二门口上去迎他们夫妇,李鸿过跟着去迎接他们。
进了屋之后,李蔡氏一概免了根叔根婶他们一家四口的跪拜礼,让人上了凳子给他们在客厅里坐在,自己还坐得离根婶极近,就差拉着她的手了!
根叔人比较老实,笨嘴拙舌的,而且李蔡氏也是个寡居的女子,不好多和他搭话,李茂祖和李梅又是小辈,所以一般李蔡氏都是和根婶聊得比较多。
李蔡氏欣喜地说道:“根婶,你们怎么全家人大老远的一起跑过来了?送祝米派个下人就可以啦,这么老远的来回奔波,可是折腾坏了吧?”
根婶笑着说道:“夫人心善,想着我和老伴儿的这身老骨头,可是少爷和少夫人喜得千金这么大的事儿,我们怎么可能不来呢?只望着夫人不要嫌弃我们才是。而且我和老伴儿估摸着也快要腊月了,提前一点儿过来带着梅儿在京城里多住段时间,茂祖三五天后就让他回去县学里继续上学,到腊月二十以后再过来,可不敢耽误了他的学问,他这个求学的机会还是夫人和少爷开恩才能赶上的呢!”
李鸿过闻言笑着说道:“茂祖也不用走了,我正想写信过去给你们说这个事情呢,明年正是科考之年,开春二月就要开始考童生试了,我想让茂祖在这里跟着我一段时间,我好好帮他捋一捋知识点,给他讲讲题,教他一些应试的技巧,助他明年可以考中童生。”
根叔一家四口听到这个消息都是喜得满脸欢欣,李茂祖更是立即跪下来说道:“多谢少爷记挂着茂祖,少爷对茂祖的大恩真是无以为报,茂祖在这儿给您磕头啦。”
李鸿过立即冲上前去扶住了李茂祖,制止住了他磕头的举动,对他说道:“茂祖,你这是干什么呢?你日后可不能再这样啦,读书人要有骨气,膝盖怎么能这么软呢?你要记住,你已经不再是奴仆了,你是良民,是明年就要去参加童生试的人,明白么?”
李茂祖站起来点了点头,此时的他已经十六岁了,没有了以前的一脸稚气,因为读书识字的缘故也多了几分儒雅的气质,可是这么一跪却全毁了。
李鸿过心中叹息,摇了摇头,对李茂祖的改造还有待加强啊,一定要从心理上彻底改变他曾经入奴籍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否则日后他如何考科举,如何为官,如何当好自己立起来的那个标杆呢?
之后大家聊的就是一些家常了,还有很多旧事,遇到了老熟人让李蔡氏算是打开了话匣子,聊得开心不已。
李鸿过见状心中高兴,李蔡氏到了京城之后就变得闭塞了。李徽、李妍和方宝英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可是李蔡氏就没有了,只是偶尔和方宝英去过几家人家做客,每次去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冲了什么禁忌惹人笑话,每次都严阵以待,像打仗似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际的快乐嘛。
现在宝英生了女儿之后,因为在月子里面不方便带孩子,所以孩子多是常嬷嬷在照顾,李蔡氏也天天去照看一二。但是等到宝英出了月子之后,孩子必定还是要抱回去给宝英教养的,李蔡氏就又会恢复以前那样沉闷的生活了。
或许,将根叔根婶一家接到京城来是一个好主意。说句实话,永平县里面那些祖产只是名誉上听着好听,实际并不值什么钱,换个人去守着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李鸿过知道,只要自己在京城这边不断地在仕途上发展,永平县里那些人就不敢对自己家留在那里的祖产怎么样。前世里自己才只是一个同进士他们就这么看重自己,这一世里怎么可能有什么变化呢?
几人一起吃完晚饭之后,根叔自去休息了,李鸿过带着李茂祖在自己的书房边上给他安置了一间屋子,方便他复习功课,并且在书房之中考校李茂祖的功课,看看他学得怎么样了。
李鸿过和方宝英思索了半天,他们能如何改进目前的现状,如何能让太祖规划蓝图里面的美好社会成为现实,思来想去,最后他们两个人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首先要先发展教育。
沈相在小册子之中也已经分析了他认为民主社会无法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奴籍人数太多,这部分人无法得到很好的教育,无法提高自己的素质,无法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所以,他们就无法在思想上觉醒,无法形成一股力量,无法达到太祖的要求。
李鸿过和方宝英对沈相的分析深以为然,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沈相只是看到了一个方面,他只看到了庞大的奴籍人群,或者换句话来说——是处于奴籍之中的男子。对于女子,沈相完全没有为她们思考过,虽然当时太祖将奴籍和对女子的歧视都一并废除了,可是历朝历代的权臣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像□□那样提升女子的地位,实行一夫一妻制度。
方宝英愤愤地说道:“他们都是一些短视的男子,这个世间女子占了一半,为何从不考虑女子的感受呢?难道女子就不是人么?女子天生就比男子差么?活该受男子的奴役和剥削?明明女子也可以做到男子能做的那些事情啊,可是完全没有机会去尝试。
退一万步说,如果不提升女子的教育水平,不让女子懂文化、识礼仪,那么如何能很好地教育下一代呢?鸿哥儿,你也见过很多没有见识的妇人,生生把自己的儿子、女儿养成了拿不出手的坏坯子,一家人只有越来越差,日子越过越苦,完全没有出头之日。”
李鸿过点了点头,轻轻地揽住坐在床上的方宝英,安抚着她的情绪,对她说道:“宝英,当权的都是一些男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各种政策都是偏向于男子,对男子有利的,这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从这点来说,我倒是特别佩服太祖,他竟然能在那个位置上提出这样的政策,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
方宝英眼睛亮晶晶地抓住他说道:“鸿哥儿,我好向往太祖当政的那个时代啊,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朝代啊,如果女子也可以考科举,我觉得我怎么也能考上个进士。”
李鸿过嘿嘿一笑,说到:“不仅能中进士,名次还差不了!你是谁啊?你可是誉满全国的方大家。”
方宝英扑哧一声笑了,说道:“你就笑话我吧,鸿过,我知道,诗词都只是小道,能够济世救民匡扶天下才是人间正道呢。我在这方面还差得远呢,好好复习能考上个进士就谢天谢地了。”
说道此处的时候方宝英一阵落寞,将自己的头埋进李鸿过的怀里,说道:“鸿哥儿,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女子又不能考科举,也不能做官,就连做生意的也很好,大部分女子都只是待在家中相夫教子,和后院里面的其他女人斗来斗去的,这样的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呢?她们觉得好么?能满足么?”
李鸿过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如果不能实行一夫一妻制度,每个女子都在担心自己的正妻位置不保,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和其他女人争宠上,哪里有能想到宝英你想的这些呢?她们疲于争斗还来不及,哪有精力多想这些别的?”
方宝英狠狠拧了李鸿过一把,说道:“鸿哥儿,你们男人真坏,我们女人也真笨!哎,我很想办个女学教导女孩子一些知识,你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么?”
李鸿过眼睛一亮,低头看着方宝英,说道:“宝英,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啊!如果你能教育出很多女弟子,那么就能慢慢地提高女孩子的文化水平,说不定还能改变社会上的风气,让女子不再以无才为好,而要德才兼备才好。你现在可是大家公认的‘方大家’,大家都认可了你的才华,如果你开馆授徒,应该很多人都会趋之若鹜的。”
方宝英叹了口气,说到:“鸿哥儿,你不知道,对现在大秦的女子来说学什么琴棋书画都是虚的,最重要的还是嫁个好丈夫,抓住丈夫的心,如果我教出来的女弟子都是有才华的,但是却无法获得幸福的女子,那么这种女子尚才德的风气永远不会传开去,说不定那些女弟子和她们的家人还会怨恨与我呢。”
说道此处,方宝英抿了抿嘴,看着李鸿过说道:“鸿哥儿,我知道你和赵庆泽交情很好,能不能劝一劝他,让他再抵住压力不要纳妾,再给琬姐姐一点儿时间,琬姐姐身体都没有问题,一定能怀上孩子的。哎,远的不说,近的就说说蒋琬琬姐姐吧,她也是远近闻名的才女,才情甚好,家世也好,嫁的丈夫也好,但是因为迟迟不能生出孩子来,现在还不是日子过得不顺心。”
李鸿过捧着方宝英的脸说道:“宝英,别人的生活我们不好插手,我们不能劝别人怎么做,让别人照着我们设想好的路去做,剥夺他们选择的权利。我们能做的只是把这件事的利弊给他分析清楚,如果选择了这边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选择了那边又有什么样的后果,最后要让他自己去做选择,决定自己的人生。
所以宝英你也不用为别人的人生负责,你可以尽管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开办女学之后,你可以不单单教那些女子们琴棋书画,也可以教她们一些人际交往的诀窍,或者是一些和夫君相处的小窍门。而且女学的学生你也不必一股脑都收啊,你可以选择一些你认为有灵性和你投缘的女学生,然后把你的想法传递下去。你不是劝我不要着急,实现太祖的想法不是一日之功,但是你可以把这颗思想的火种传递下去,你说是不是?”
方宝英眼睛一亮,然后抓住李鸿过的胳膊说到:“鸿哥儿,你说得太对了,就这么办!等我出了月子之后就开始筹备女学的事情,可以把书院建立在京郊的庄子上,或者在城里找一间屋子改装成学堂。哎呀,要好好规划一下呢,还得请些人来帮忙,不行,我现在就得开始规划呢。”
李鸿过笑着对她说道:“现在你还在月子里呢,可不能动笔,伤了眼睛怎么办?等你出了月子就开始好好规划,用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把女学的建筑设施好好弄完,然后再细细挑选一些学生,等到后年年后在开始办学,那个时候孩子也大一些了,娘应该也不会反对了。”
方宝英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待日后囡囡长大了,我也让她进入我的女学里面念书!”然后她欢乐地说道:“鸿哥儿,不如你也办一个学堂,收几个弟子吧,我们都这样把思想的火种传递下去。”
李鸿过摇了摇头,说道:“宝英,女子和男子不一样,你办女学大有作为,但是我如果弃官教书,却只能降低影响力,如果我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爬到高位,然后就可以利用权力做很多事情了。”
说道此处,李鸿过微微一笑,说道:“宝英,你想想,如果我可以成为翰林院大学士或者贡院的大学士,就能负责出科考题目,如果我加大农学的难度,是不是就可以让更多寒门士子考中童生,同时限制世家的发展,求得一个均衡呢?
如果我成为了科考的主考官,在取进士的时候,明确表达自己的喜恶,对于那些三妻四妾内帷不修的人,极少点他们做进士,或者说让他们排名都靠后,那么时间男子为了考中进士或者名次好一点,是不是就会不纳妾,或者至少在考中进士之后才纳妾呢?
如果我当上了吏部尚书,或者当上了宰相,将官员的的齐家这一项纳入考核,宠妾灭妻的考绩劣等,纳妾亵玩数量多的考绩劣等,是不是比现在空口说白话要有用得多?
等到日后一夫一妻形成了风气,大家不论男女都体会到了一夫一妻制度的好处,不用强制推行也必然会有很多人坚守的。”
方宝英点了点头,说道:“可是,这样好难啊,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鸿哥儿你现在20岁都不到,恐怕要到五十多岁胡子都熬白了,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呢。”
李鸿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那些是远期的目标,可是我也有近期的目标,就是尝试着推行一项制度——让奴籍的人也有机会进学,参加科举,如果奴籍之人考中童生,便可以脱离奴籍,自己去谋生,这样一来,想要自主脱离奴籍的人就会很多,而且这部分人脱离了奴籍之后也不至于会饿死,就没有了沈相那样强制别人脱离奴籍政策的弊端。”
方宝英问道:“可是,这样的政策会有人支持么?”
李鸿过微笑着看着方宝英,说道:“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这就当做是我的近期目标吧。而且宝英你忘了么?李茂祖已经进入永平县学三年了,明年2月就要参加童生试了,我准备给他写一封信,让他提早一点儿和根叔根婶一起过来京城过年,并且一直在京城复习童生试。我到时候好好教他,务必让他这一届考中童生,一来是全了我们主仆这么多年的情意,而来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其他的奴仆们看到希望。空口白牙怎么能比得上实实在在能看得到的人有说服力呢?而且,有着茂祖这个由头,我提出来这样的折子也不算是太惊人,大家不会想歪。”
第75章 虎视眈眈
第七十五章虎视眈眈
本来腊月初的时候根叔根婶就该带着李茂祖和李梅到京城李家来拜年的,也顺便和李蔡氏汇报一下永平县里那边一年的收益等各种情况。因为明年是新一届的科考之年,李鸿过又准备去信让李茂祖他们早些过来,他好辅导一下李茂祖功课。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没有几天他们一家人就都坐着马车过来了,还带着很多的礼物,他们是来给李鸿过恭贺弄瓦之喜的。(就是喜得一个女儿,生儿子就是弄璋之喜)
见到他们一家对李鸿过有了女儿这件事这么上心,李蔡氏自然是欣喜万分的,急匆匆地走到二门口上去迎他们夫妇,李鸿过跟着去迎接他们。
进了屋之后,李蔡氏一概免了根叔根婶他们一家四口的跪拜礼,让人上了凳子给他们在客厅里坐在,自己还坐得离根婶极近,就差拉着她的手了!
根叔人比较老实,笨嘴拙舌的,而且李蔡氏也是个寡居的女子,不好多和他搭话,李茂祖和李梅又是小辈,所以一般李蔡氏都是和根婶聊得比较多。
李蔡氏欣喜地说道:“根婶,你们怎么全家人大老远的一起跑过来了?送祝米派个下人就可以啦,这么老远的来回奔波,可是折腾坏了吧?”
根婶笑着说道:“夫人心善,想着我和老伴儿的这身老骨头,可是少爷和少夫人喜得千金这么大的事儿,我们怎么可能不来呢?只望着夫人不要嫌弃我们才是。而且我和老伴儿估摸着也快要腊月了,提前一点儿过来带着梅儿在京城里多住段时间,茂祖三五天后就让他回去县学里继续上学,到腊月二十以后再过来,可不敢耽误了他的学问,他这个求学的机会还是夫人和少爷开恩才能赶上的呢!”
李鸿过闻言笑着说道:“茂祖也不用走了,我正想写信过去给你们说这个事情呢,明年正是科考之年,开春二月就要开始考童生试了,我想让茂祖在这里跟着我一段时间,我好好帮他捋一捋知识点,给他讲讲题,教他一些应试的技巧,助他明年可以考中童生。”
根叔一家四口听到这个消息都是喜得满脸欢欣,李茂祖更是立即跪下来说道:“多谢少爷记挂着茂祖,少爷对茂祖的大恩真是无以为报,茂祖在这儿给您磕头啦。”
李鸿过立即冲上前去扶住了李茂祖,制止住了他磕头的举动,对他说道:“茂祖,你这是干什么呢?你日后可不能再这样啦,读书人要有骨气,膝盖怎么能这么软呢?你要记住,你已经不再是奴仆了,你是良民,是明年就要去参加童生试的人,明白么?”
李茂祖站起来点了点头,此时的他已经十六岁了,没有了以前的一脸稚气,因为读书识字的缘故也多了几分儒雅的气质,可是这么一跪却全毁了。
李鸿过心中叹息,摇了摇头,对李茂祖的改造还有待加强啊,一定要从心理上彻底改变他曾经入奴籍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否则日后他如何考科举,如何为官,如何当好自己立起来的那个标杆呢?
之后大家聊的就是一些家常了,还有很多旧事,遇到了老熟人让李蔡氏算是打开了话匣子,聊得开心不已。
李鸿过见状心中高兴,李蔡氏到了京城之后就变得闭塞了。李徽、李妍和方宝英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可是李蔡氏就没有了,只是偶尔和方宝英去过几家人家做客,每次去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冲了什么禁忌惹人笑话,每次都严阵以待,像打仗似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际的快乐嘛。
现在宝英生了女儿之后,因为在月子里面不方便带孩子,所以孩子多是常嬷嬷在照顾,李蔡氏也天天去照看一二。但是等到宝英出了月子之后,孩子必定还是要抱回去给宝英教养的,李蔡氏就又会恢复以前那样沉闷的生活了。
或许,将根叔根婶一家接到京城来是一个好主意。说句实话,永平县里面那些祖产只是名誉上听着好听,实际并不值什么钱,换个人去守着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李鸿过知道,只要自己在京城这边不断地在仕途上发展,永平县里那些人就不敢对自己家留在那里的祖产怎么样。前世里自己才只是一个同进士他们就这么看重自己,这一世里怎么可能有什么变化呢?
几人一起吃完晚饭之后,根叔自去休息了,李鸿过带着李茂祖在自己的书房边上给他安置了一间屋子,方便他复习功课,并且在书房之中考校李茂祖的功课,看看他学得怎么样了。